傳染期長、免疫力差!兒童流感治療指引「暌違5年更新」加入抗病毒藥物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治療指引,新增「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治療指引,新增「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流感季小心病毒肆虐。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所公布之數據,流感門急診第40週(9/29-10/5)歷史人次達到70792(截至10/9),流感將再次進入流行期。尤其今年更出現了夏季流感的疫情高峰;而國外研究也指出,常見的流感病毒株H3N2具有基因重組的能力,造成了2017-2018年的流感大流行。感染科醫師呼籲,兒童因免疫力不足是流感高風險族群,若出現多日高燒、肌肉痠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流感傳染性極強,且容易導致併發症,民眾應透過接種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方式積極預防,若出現多日高燒、肌肉痠痛、倦怠的全身性症狀,應盡快就醫。

更多新聞:汪建民肺腺癌逝!醫嘆腦轉移預後不佳 小心「3症狀」3個月成治療黃金期

沈靜芬醫師表示,兒童的免疫力不足,本身便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沈靜芬醫師表示,兒童的免疫力不足,本身便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成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表示,通常流感季時會先觀察到兒童的感染人數飆升,接著才是成人及長者的增加。兒童的免疫力不足,本身便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又因其排放病毒的時間較長,更容易將病毒傳播給同住的其他家人,造成續發感染。國外研究指出,將流感傳染給家中同住者的比例近四成,大約3天後就可能出現第2位感染者。 

沈靜芬說,國外調查顯示每100個兒童中,便會發生28次感染、63次請假,而家長也會產生20天的工作缺席,凸顯出兒童在流感預防及治療的必要性。然而,不少第一線醫師觀察到兒童藥物順從性偏低,導致治療成效不彰。不少兒童因怕疼抗拒點滴,而傳統的5天口服藥物則有忘記吃、藥量多、藥丸體積大不易吞嚥與副作用不適等狀況。臨床研究則指出,相較傳統藥物,一次服用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在副作用及順從性表現均較好。

邱政洵表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兒童流感治療指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邱政洵表示,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兒童流感治療指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邱政洵指出,在綜合評估藥物順從性、部分病毒株出現抗藥性後,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更新了流感治療指引,新增「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他解釋,新型藥物適用於5歲以上的兒童使用,可抑制病毒複製及傳播,降低的病毒量為傳統藥物的40倍(投藥24小時後)。兒童為流感主要帶原者,且長時間處於家中或學校等密閉環境,若能及早治療控制體內病毒複製,便有減少流感疫情擴散,與嚴重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

因應流感季的到來,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與超人氣Line貼圖「醜白兔」跨界合作,推出「流感守護者 ft.醜白兔」貼圖,有著心有戚戚焉的流感情境,如上班時接到老師電話說小孩發燒了、一人流感全家中標、流感跟老闆請假等,希望讓大眾更加認識流感防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