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者去污名!他看牙醫被要求「重來」醫1舉動解套 照護者全台4人奪獎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今年共有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佳雯(左一)等四組得獎者。(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今年共有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佳雯(左一)等四組得獎者。(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恐懼重生去污名,友善醫療從傾聽開始。感染者冰冰(化名)曾因牙痛不適至牙醫診所就醫,沒想到填寫住院經歷時,因為沒有解釋原因,被要求重新填寫。最終,冰冰忐忑地填上了HIV,櫃檯人員開始竊竊私語,直到發現是因為李佳雯醫師的推薦,他才得以順利進診間。醫師一個溫暖的舉動,給冰冰的卻是無盡的溫暖。台灣打造HIV友善、無歧視的醫療環境也正持續著。

為表於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努力的第一線健康照護者,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今年台灣共有四組得獎者,包括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李佳雯、成大醫院愛滋個管師唐于雯、桃園醫院愛滋個管師顧心嬿、社團法人台灣愛之希望協會社工主任吳孟姿,並於今日舉行頒獎典禮。疾管署、NGO等民團更一起撕下布條,象徵撕下對愛滋的歧視。

疾管署、NGO等民團一起撕下布條,象徵撕下歧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疾管署、NGO等民團一起撕下布條,象徵撕下歧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看到人群恐慌就會發作,跑去廁所嚴重嘔吐與顫抖」每當DK遇到與HIV相關的事,情緒就會失控,導致他無法穩定回診。然而,桃醫個管師顧心嬿總是用溫柔的語氣致電詢問:「你今天會回來嗎?」DK深受這份關心所感動,感覺自己被關愛與接納,逐漸從恐懼中走出來,現在更積極參與院內團體活動,甚至主動協助其他感染者朋友。孟姿社工主任則指出:「有位感染者向警察告知其HIV感染身份後,警察立刻戴上了手套與口罩,這讓感染者感到被歧視。」

成大醫院個管師唐于雯,則分享了她協助感染者處理人際關係,無論是家人、朋友,甚至工作夥伴,周遭的一切都可能成為感染者壓力的來源。「除了照顧感染者,家屬、朋友、伴侶,甚至雇主也會向我求助。只要跟感染者有關聯的部分都會協助處理。」同為獲獎者的成大醫院醫師李佳雯則強調:「我鼓勵年輕人加入愛滋照護,無論在哪一科,都可以幫助感染者,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跨領域的合作。」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台灣愛滋病防治距離WHO3個95指標:即95%的感染者知道自身愛滋感染狀態、95%的感染者已服藥、95%服藥的感染者達到病毒量測不到來說,我國目前為91-96-95,也是在第一個指標「篩檢」上還有一段距離,需要繼續加強。

記者詢問,明年度對於愛滋防治或經費挹注上是否有新規劃?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組長李佳琪回應,疾管署這幾年都以前段預防如篩檢為主,自我篩檢部分也會有更多元推廣;另外,PrEP預防(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部分,會盡量將經費運用在此,讓符合公費使用的民眾服務提升,至於未符合資格者則可採自費方式,若經濟弱勢者,也可進一步至醫院諮詢,合作廠商都也有支持方案、可以較為優惠方式取得。

「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與會者大合影。(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與會者大合影。(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顧問林頂表示:「從今年的四組得獎故事中,可以看出愛滋照護上傾聽感染者情緒並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是得獎者共通特質,也可以觀察到透過長期陪伴,讓感染者長出力量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透過這些獲獎者動人的故事,期望鼓勵更多人提供對HIV感染者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獲得平等的對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