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患者林小姐分享抗癌生子心路歷程,呼籲大眾提前了解醫療性凍卵。(圖/台灣凍卵協會提供)
罹癌後生命生育陷兩難。癌症連續42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台灣因晚婚晚育,育齡女性罹癌率逐年升高,對生育是雪上加霜。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約6成癌症高風險族群知道癌症治療可能影響生育,但逾8成民眾不知「醫療性凍卵」。醫師與專家呼籲社會大眾共同關注醫療性凍卵議題,給予癌友更多希望與選擇。
根據衛福部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全台有近1.2萬名癌友適逢育齡階段,其中女性病友比例更高達6成。而台灣凍卵協會「2024年醫療性凍卵認知度調查」統計顯示,有生育規劃的癌友中,近9成的生育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癌症影響。
林小姐在婚後隔年備孕時,意外確診乳癌第一期,因確認後才知道乳癌治療會影響卵巢功能,在自身存活及生育規劃中不斷掙扎。為保留生育能力,最終在與醫師討論下決定在癌症治療前進行醫療性凍卵,最後在經歷30次電療及5年抗荷爾蒙藥物治療後,開始嘗試植入胚胎,最終於婚後第8年順利誕下寶寶。林小姐說,如非罹癌從沒想過不孕的問題,人生中也沒有出現過凍卵的選項,幸好第一時間主治醫師有主動告知醫療性凍卵機會及相關資訊,在決策過程中提供很大的幫助。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在110年台灣育齡女性罹癌佔比中,乳癌以36.94%位居首位,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06-110年新診斷早期(0+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近100%,而第2期存活率也高達9成以上。意味將有更多癌友在克服疾病後,將有機會重拾生育的夢想。
不過,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說,調查顯示60.3%的癌症高風險族群知道癌症治療可能影響生育,但進行預防準備時,不到1成曾考慮或準備醫療性凍卵。因此,雖了解癌症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多數人未採取凍卵等預防措施。另,調查也發現,近年來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動凍卵補助政策,但知道「社會性凍卵補助」的民眾僅19.9%;知道「醫療性凍卵補助」者也僅17.3%,均不到2成,顯示台灣在凍卵補助相關推動與宣傳上仍有成長空間。
▲台灣凍卵協會推出「公益希望計畫」,串聯全台12機構,攜手幫助癌友保留生育希望。(圖/台灣凍卵協會提供)
台灣凍卵協會今年推出「公益希望計畫」,不僅額外針對婦科癌友提供醫療性凍卵補助,更串聯北中南共10家醫院、診所及2間病友支持團體組成聯盟,集結各大院所資源,幫助癌症患者保留生育的希望。今年也邀請金鐘獎紅毯主持人陳明珠擔任公益大使,呼籲社會共同關注醫療性凍卵議題。理事長曾琬婷說,期待能和政府共同打造更友善的生殖醫療環境,守護癌友的生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