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害大S猝逝!醫急喊:缺氧不一定喘!「24小時內就奪命」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軒表示,患者若出現隱形缺氧,之後意識不清、嘴唇發紺,常就會在24~48小時喪命,釀成憾事。(圖/資料照片)

▲醫師黃軒表示,患者若出現隱形缺氧,之後意識不清、嘴唇發紺,常就會在24~48小時喪命,釀成憾事。(圖/資料照片)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引發外界關注肺炎。醫師黃軒表示,臨床上,會遇到一些「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的肺炎重症患者,外觀看似不嚴重,但卻是最嚴重的陷阱,因為容易讓人輕忽,它顛覆了傳統對「缺氧必喘」的認知。一旦患者出現隱形缺氧,之後再意識不清、嘴唇發紺,常已是重症肺炎最後階段的表現,常就會在24~48小時喪命,釀成憾事。

快樂缺氧顛覆了傳統對「缺氧必喘」的認知,猶如藏在笑容背後的呼吸危機。面對呼吸道疾病,除了提高警覺,更需善用科技工具主動監測。唯有及早介入,方能阻斷這條沉默的奪命鏈。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快樂缺氧」又稱「隱形缺氧」,常見於重症肺炎患者,患者明明血氧濃度已嚴重不足,卻未明顯呼吸困難,猶如無聲的致命陷阱。醫學界對此高度警惕,因其延誤就醫的風險極高,可能瞬間快速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他表示,臨床上,隱形缺氧就是「沉默性低血氧症」。正常血氧飽和度應在95%以上,若低於92%即屬異常。但隱形缺氧患者即使降至70~80%(瀕臨危險值),仍可能行動自如、談笑如常。這現象偶爾會出現在急重症患者,偶爾會見到。此現象常見於重症,包括病毒性肺炎(如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嚴重細菌性肺炎(如肺炎鏈球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至於為何已嚴重缺氧,病人卻不自知,他表示,有下列原因。

1. 代償機制掩蓋危機

人體在慢性缺氧時會啟動代償反應:加快呼吸頻率、提高心跳速度以維持氧氣供應。然而,某些肺炎患者因肺部發炎區域神經受損,或中樞神經對缺氧反應遲鈍,未能觸發急促呼吸的求救訊號。

2.  二氧化碳滯留未同步發生

典型呼吸困難源於體內二氧化碳累積,刺激腦部呼吸中樞。然而,部分肺炎患者因肺泡仍能排出二氧化碳,血中二氧化碳濃度正常,故未觸發喘促感,形成「缺氧但無窒息感」的矛盾狀態。

快樂缺氧的致命風險在於「延誤診療黃金期」,患者往往因自覺無恙,忽略就醫,待出現「意識模糊、嘴唇發紺」時,肺部損傷已不可逆。

他表示,低血氧狀態會導致腦部損傷、心肌缺氧(引發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多重器官衰竭(肝腎功能急遽惡化,死亡率飆升)。之前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約20~30%也可能出現快樂缺氧現象,送醫時常已需緊急插管

針對預防方式,黃軒表示,第一、對於高風險族群(慢性肺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氧。第二、接種肺炎鏈球菌與流感疫苗,降低併發重症風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