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漢斌表示,由於早期「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腹腔鏡顯示畫面較模糊,因而導致「殘端闌尾炎」。(示意圖/資料照片)
割闌尾(闌尾切除術)是常聽聞的手術,一般認為,切除後應該不會再出現闌尾發炎,但醫師黃漢斌表示,一名女子7年前曾開刀切除闌尾,如今又需再切除一次闌尾,是因為「殘端闌尾炎」。此因早期「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剛開始普遍時,因為當時腹腔鏡顯示畫面較模糊,易導致闌尾切除後殘端過長,因而造成「殘端闌尾炎」。他並表示,所幸該案例並非等到殘端闌尾炎破裂、造成腹膜炎才被發現。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消化外科醫師黃漢斌,在其臉書表示,一名女子就醫時的病例顯示,在7年前的婦科手術已經拿掉闌尾,未料仍出現闌尾炎。這是因為「殘端闌尾炎」(stump appendicitis),透過病人的電腦斷層,也看得到殘存闌尾。
▲黃漢斌表示,由於早期「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腹腔鏡顯示畫面較模糊,易導致闌尾切除後殘端過長,而造成「殘端闌尾炎」。(圖/取自黃漢斌的臉書)
他表示,「殘端闌尾炎」是指在闌尾切除術後,由於闌尾根部殘留較長,導致再次發炎的罕見併發症。過去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剛開始普遍的年代,此議題經常被討論,主因舊時代的腹腔鏡顯示畫面較模糊,熟悉開腹手術的醫師轉換到腹腔鏡時,觸感反應較差,易導致闌尾切除後殘端過長。
他並表示,其實傳統開腹手術也可能遇到「殘端闌尾炎」的問題,可能原因有3點:
1.闌尾遺留下來的殘端過長(>3毫米)。
2.初次手術時,闌尾藏在盲腸後方或嚴重發炎。
3. 初次手術時解剖位置識別困難。
他表示,開刀處理「殘端闌尾炎」的困難處,在於更難以預測的沾黏分離術。由於上述女子之前接受的婦科手術範圍較大,殘存闌尾和其他器官(卵巢、腸子)沾黏包裹在一起。手術複雜性加倍,但所幸微創腹腔鏡手術仍順利完成。
黃漢斌表示,「急性闌尾炎」向來是著重以病史和理學檢查作為診斷基準的疾病,也是外科領域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病人不會莫名其妙跑到急診來,持續的右下腹痛事出必有因。該女子術後表示,還不知她自己曾經割過盲腸。他並表示,所幸該案例並非等到殘端闌尾炎破裂,造成腹膜炎才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