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病症變重、感冒頻率變高 元凶是「它」!醫:年輕人免疫力變差了
  • A-
  • A
  • A+

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疫情解禁後,不少年輕人發現,感冒的頻率變高,甚至症狀變嚴重,特別是流感季的時候,一旦染上很多年輕人都形容,「真的生不如死!非常痛苦難受。」(示意圖/資料照)

▲疫情解禁後,不少年輕人發現,感冒的頻率變高,甚至症狀變嚴重,特別是流感季的時候,一旦染上很多年輕人都形容,「真的生不如死!非常痛苦難受。」(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仍處於流感流行期,許多醫院和診所都排滿了發燒、咳嗽和渾身無力的年輕病患,相信大家觀察到一件事,那就是:「是不是因為COVID-19,我們的免疫力變差了?」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這是有科學根據的!3年多的戴口罩、隔離和疫苗接種後,「我們的免疫系統確實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正在影響我們如何應對未來的病毒挑戰。」醫師直言,現在年輕人得了流感症狀更嚴重,其實並非病毒變得更強,而是「免疫訓練不足」的結果。

自從COVID-19疫情解除後,許多醫師、專家紛紛表示,接下來的生活恐怕是脫掉口罩開始「還債」 ,甚至好一陣子大家都可以聽到「免疫負債」這個詞,意指高度防疫使得人體接觸病毒的機會變少,長時間沒有病毒刺激,也就沒有動力想要去提升相對應的免疫力,呈現負債狀態,所以當病毒入侵「討債」,就沒有對應的免疫力可以「償還」,發病的症狀就會加劇。這對嬰幼兒和65歲以上長者來說,要特別注意。

COVID-19疫情解除後,有一段時間常常可以聽到兒科醫師跟家長提及「免疫負債」這個詞,言下之意就是,過去疫情間戴口罩和高度防疫的狀況下,感冒、腸病毒等因此不常見和流行,但當大家慢慢脫下口罩、防疫鬆綁後,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上班族等,大家開始出現各種感冒和流行疾病。(示意圖/資料照)

▲COVID-19疫情解除後,有一段時間常常可以聽到兒科醫師跟家長提及「免疫負債」這個詞,言下之意就是,過去疫情間戴口罩和高度防疫的狀況下,感冒、腸病毒等因此不常見和流行,但當大家慢慢脫下口罩、防疫鬆綁後,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上班族等,大家開始出現各種感冒和流行疾病。(示意圖/資料照)

但難道年輕人就不會嗎?有不少年輕族群發現,疫情後感冒或得了流感等症狀更為嚴重,甚至感冒的頻率變多了,紛紛納悶「是不是病毒變強了?」我國基因權威醫師、台北榮總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其實同理上述,簡單來說,就是免疫力的「缺席訓練」讓年輕人變得更脆弱!張家銘醫師解釋道,疫情期間,社交距離、戴口罩、頻繁洗手成為日常標配,這雖然有效減少了COVID-19病毒的傳播,但也意外降低了我們與其他病原體的接觸機會。

張家銘醫師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需要不斷『實戰演練』才能保持戰鬥力,但在這段時間內,許多常見病毒如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的傳播被大幅抑制,導致我們的免疫系統缺乏足夠的刺激。這種『免疫訓練不足』的結果,在防疫措施放寬後,開始逐漸顯現。」張醫師進一步指出,今年秋冬流感季節特別猛烈,醫師們發現,過去幾年沒有感染流感的年輕人,現在感染後症狀反而更嚴重,恢復時間也更長,「這並非因為流感病毒變得更強,而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對它變得更陌生了。」

基因權威醫師、台北榮總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需要不斷實戰演練才能保持戰鬥力,但COVID-19疫情那三年,卻乏訓練,其實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年輕人會覺得,疫情後自己感冒症狀變得較嚴重,其實不是病毒變強,而是免疫訓練不足導致。(圖/資料照)

▲基因權威醫師、台北榮總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需要不斷實戰演練才能保持戰鬥力,但COVID-19疫情那三年,卻乏訓練,其實對年輕人有很大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年輕人會覺得,疫情後自己感冒症狀變得較嚴重,其實不是病毒變強,而是免疫訓練不足導致。(圖/資料照)

不僅如此,張家銘醫師整理出COVID-19所帶來的連鎖效應影響,特別是免疫力這部分,整理如下:

一、新冠病毒對免疫系統的潛在影響

除了環境因素,新冠病毒本身也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研究發現,感染過新冠的人,有些在康復後免疫功能仍未完全恢復,甚至可能出現「免疫疲勞」。這意味著,某些免疫細胞的活性下降,讓身體對新的病原體反應變得遲緩。此外,長新冠(Long COVID)也是許多年輕人面臨的問題,部分患者在康復後仍有慢性發炎、疲勞、頭腦霧霧的狀況,這可能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更有科學家提出「免疫印記」的概念,認為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極快,導致某些人的免疫系統錯誤地「記住」了舊變異株的特徵,但當新變異株出現時,身體的應對速度可能反而變慢。這讓許多過去感染過新冠的人,即便有了抗體,仍然容易再度感染。

二、疫苗與免疫系統的「雙面效應」

新冠疫苗無疑在過去幾年拯救了無數生命,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風險。然而,疫苗對免疫系統的影響,卻不只是一刀切的好壞之分。研究顯示,接種過多劑疫苗的年輕人,免疫反應可能出現「過度記憶」,導致未來面對新變異株時,免疫系統的調適能力受到影響。此外,異源疫苗(不同廠牌疫苗混打)的影響仍在研究中,部分人可能會因此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但也可能出現免疫調節的變化。

不過,這並不代表年輕人不該接種疫苗,事實上,在這個流感肆虐的季節,疫苗仍然是防止重症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是,我們可能需要更精準地選擇疫苗種類與接種時機,以避免不必要的免疫負擔。

三、流感來襲,年輕人的身體能扛得住嗎?

今年的流感疫情,讓許多人措手不及。許多學校、公司,甚至健身房,都能見到大批請病假的年輕人。

但醫師們表示,今年的流感病毒與以往相比,並沒有更強烈的變異,但因為前幾年疫情期間流感活動受抑制,許多人的免疫系統對這種老對手變得「生疏」,導致感染後症狀更明顯,恢復期拉長。

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一樣,對於體弱族群尤其危險,但今年的現象讓人意識到,即便是年輕健康的族群,這次的流感季節也比以往更具挑戰性。除了疫苗接種外,規律作息、充足營養、適當運動,都是讓免疫系統恢復最佳狀態的關鍵。

四、免疫力可以找回來嗎?

疫情帶來的免疫挑戰,並非不可逆轉!我們的免疫系統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只要給它足夠的時間與機會,就能重新學習如何對抗病毒。首先,恢復正常的社交互動與日常活動,讓身體逐漸接觸環境中的細菌與病毒,是免疫系統「回歸戰場」的第一步。其次,均衡飲食,特別是補充維生素D、Omega-3等對免疫功能有益的營養素,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此外,良好的睡眠與規律運動,也能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的免疫節奏。

最後張家銘醫師強調,疫情改變了我們與病毒的關係,但並不代表我們失去了對抗疾病的能力。醫師語重心長表示:「現在的大家,其實正站在重新適應世界的路口,而身體的免疫力,也需要時間去找回曾經的強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