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疾管署統計,去年流感季至今逾千例重症病例,其中近六成是65歲以上長者。(示意圖/資料照)
新冠或流感死亡個案逾八成具潛在病史。立法院厚生會日前舉行公聽會指出,呼吸道傳染病齊發持續影響國人健康,其中併發重症及死亡個案以高齡長者及具相關病史的高風險族群為主
立法院厚生會上週二舉辦「後疫情時代呼吸道傳染病防治政策檢討」公聽會,針對呼吸道傳染病分級防治策略進行全盤性之檢討,
▲立法院厚生會日前舉辦公聽會,針對呼吸道傳染病分級防治策略進行全盤性之檢討。(圖/立院厚生會提供)
根據疾管署公布去年65歲以上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為43.9%,較前年同期低;而進一步據流感監測顯示,去(2024)年10月1日起,截至今(2025)年3月底為止,累計1176例重症病例,其中就有近六成是65歲以上長者。顯示提升長者免疫保護力是亟需重視議題。
而據疾管署截至今年4月28日統計,全台累計12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為近6年同期新高,其中14例死亡。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推測,疫情創新高原因可能是受免疫負債與今年流感疫情影響;並表示感染肺炎鏈球菌後,可能引起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與嚴重併發症,好發於嬰幼兒及65歲以上長者,死亡率可達5%到8%。估計仍有約215萬名長者尚未接種任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表示,65歲以上長者一旦得到流感,重症住院比例高,影響醫療層面大。他說,長者打常規流感疫苗,一方面是效果真的不好,另一方面是包含美英等國已不建議65歲以上長者使用一般流感疫苗,而是全面改用或推薦長者接種佐劑或高劑量的「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
他進一步從群體保護力角度分析,主要是老年人口為流感重症死亡最主要的族群,常規流感疫苗長者的保護力僅5成左右,加上國內目前統計也才約5成長者接種,等於保護力只有25%,離政府防護目標值低。而免疫加強型疫苗能大幅提升長者體內抗體濃度,約為常規2倍且有長達約1年的保護力,若能提升長者施打意願至約七成的目標值,那整體保護力至少有70%。直言政府可先考慮擴充疫苗種類、再推覆蓋率,應考慮編列經費購買流感加強型疫苗,才不會落為近年「象徵性打法」,長者重症數降不下去的困境。
▲張峰義呼籲政府可先擴充疫苗種類、再推覆蓋率,應考慮編列經費購買流感加強型疫苗。(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活力老化推展協會理事長、台灣健康聯盟理事長吳玉琴則說,據統計癌症、心臟、肺炎是長者死亡率前三名,疫苗畢竟是第一線防護措施,故應早日落實流感加強型、肺鏈等疫苗政策,並藉由基層診所醫師叮嚀等方式讓長者追上接種率。
她進一步說明,可以理解政府預算有限、疫苗基金擴充需經費挹注外,長者疫苗施打率不夠好,要怎麼宣導也是問題。建議可透過強化社區基層診所防疫量能,提升公費疫苗的接種率,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整合呼吸道傳染病篩檢,當長者出現流感相關症狀時由醫師協助快篩診斷並給予治療,鼓勵「輕症診所篩檢給藥治療、重症轉由醫院系統支持」,來有效降低長者感染併發重症、肺炎的風險外,也能避免日前急診壅塞等情事。
▲吳玉琴則建議落實疫苗政策,並藉由基層診所醫師叮嚀等方式讓長者追上接種率。(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兩位立院衛環會委員,醫師立委王正旭、陳菁徽也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王正旭表示,呼吸道傳染病對於癌症以及免疫不全等病人仍存在衝擊,臨床上的確有需要透過接種免疫加強型流感疫苗來保護長者,藉由強化基層防疫量能來守護國人的健康,以及減輕急診照護負擔。陳菁徽則說,65歲以上族群的免疫系統反應較弱,傳統的流感疫苗對長者來說效果其實不太夠,很可能還沒撐過流感季節,保護力就已經下降了;建議政府在規劃公費疫苗政策時,不妨就比照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模式,把65歲以上長者納入優先對象,儘早啟動加強型流感疫苗的導入與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