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楊惟甯報導
▲新冠疫情升溫,診間塞爆。(示意圖/資料照)
最新一波新冠疫情急速升溫,根據疾管署統計,上週因新冠就診人次已達1.9萬,副署長羅一鈞也證實,這波疫情「又急又猛」,預估到6月底恐達高峰,單週最高就診人數可能上看10萬。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也示警,目前國內不僅新冠流行,同時還有流感、副流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等三種病毒同步擴散,形成「四大病毒齊發」的局面,交叉感染風險大幅上升,尤其高風險族群更需提高警覺。
李尚謙指出,新冠疫情再起的原因與多重因素有關,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點:
一、病毒變異因素
目前流行的變異株如JN.1、NB.1.8.1、XEC和LP.8.1等,皆具更強的傳播力與免疫逃脫能力,即便曾感染或完成疫苗接種,仍可能再次染疫。此外,多數人距離上一次接種疫苗已超過半年甚至一年,對新變異株的防護效力顯著下降。
二、人口免疫力不足
高齡者與慢性病患者族群中,尚未接種次世代疫苗者比例偏高,加上許多人的上次自然感染已是2022年或更早,體內中和抗體濃度下降,使得目前對流行株的抵抗力明顯不足。
三、社會行為變化
近來民眾防疫意識鬆懈,口罩配戴率降低、人群聚集活動頻繁(如母親節、畢業典禮等),加上邊境管制全面鬆綁,為病毒大開「歡迎之門」,成為疫情擴大的推波助瀾者。
▲國內現有4大病毒齊發。(示意圖/資料照)
李尚謙指出,根據呼吸道分子生物學檢驗結果,當前國內最流行的病毒其實並非新冠,而是流感病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新冠僅位列第四。這也意味著,其他病毒正在威脅全民健康,若同時感染兩種以上病原體,將大幅增加重症風險。
李尚謙表示,這樣的「病毒共舞」情勢將使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及被檢出。共病與交叉感染會讓醫療系統的負擔加重,尤其對於65歲以上長者、患有慢性疾病者、以及未接種JN.1疫苗者,感染後出現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更高。
李尚謙強調,在多病毒流行的季節,基本衛生習慣與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雙重防線。他並提到,台灣已進入呼吸道疾病高峰期,與其等病毒找上門,不如主動建立防護,「勤洗手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