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有一家人為省錢,長期食用剩菜、剩飯,最終三口相繼罹癌。(示意圖/資料照)
節儉並非壞事,但錯誤的習慣可能導致健康受損。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食物或食材不應放太久了還食用,如冰隔夜的綠葉蔬菜易有較多的有害物質,食物切掉發霉部分,還是可能誤吃進黴菌等;他也分享案例,有一家三口長期吃剩菜,結果相繼罹患胃腸道癌症,呼籲大家養成隔餐勿食、一餐內吃完飯菜的習慣。
先前廖繼鼎拍影片分享,有些民眾可能因為「省錢」而養成不良的習慣,例如食用高糖、高鹽,含有多種添加物的超加工食品,像是泡麵,雖然便宜且能快吃,但長期攝取恐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發癌症。另外,長期吃剩菜也是較不良的飲食習慣之一。
廖繼鼎續指,冰箱可以延長食物保存期限,但不能完全阻止細菌生長,尤其是已購入不新鮮的打折蔬果,還放冰箱隔一段時間才吃,他點出綠葉蔬菜若放至隔日再食用,會產生較多的有害物質,長期吃下來易導致消化道罹癌風險增加;另外,見到水果等發霉爛一塊,黴菌菌絲可能已深入看不見的地方,建議將其丟掉,不應切掉發霉的部分再吃。
廖繼鼎舉出,曾有一家三口習慣吃剩菜、剩飯,最終三人相繼確診胃腸道癌症,因省小錢讓癌症悄悄上身,非常可惜;另外,還有一位50多歲男子,家中食用油常反覆使用,省下了錢,最終卻也罹患肝癌。廖繼鼎呼籲,民眾應養成一餐內吃完飯菜的習慣,食物、食材也不應多次重複加熱。
廖繼鼎補充,「省抽油煙機的錢」也應避免,部分民眾在炒完菜後便關掉機器以省電,但此時廚房仍有大量油煙,或因高溫快炒產生的懸浮微粒,長期吸入恐損害肺部健康,建議開火前就啟動抽油煙機,煮完後也讓機器持續運作3至5分鐘,確保油煙排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