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
▲最新研究指出,每週做中高強度運動35分鐘,失智風險就能降低41%。(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最新研究顯示,每週只要做中高強度運動35分鐘,失智風險就能大幅降低41%。醫師表示,中等強度是運動時能說話,通常心跳會介於100到130;高強度則是運動時聊天會困難,只能講幾個字就得換氣,通常心跳可能會超過130到140。
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約翰霍普金斯最新研究顯示,每週只要中高強度運動35分鐘,失智風險就能大幅降低41%,每天動一下也有效。這項研究更指出,運動量增加,保護效果更佳。每天35到近70分鐘,風險降低60%;每週140分鐘以上,風險更是大降69%。
蕭捷健說明,這簡直是忙碌現代人的福音,Lancet期刊也強調,日常零碎時間累積的微運動,只要能提升心肺適能,就能增加腦血流、降低發炎、刺激護腦因子BDNF。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規律運動能同時降低失智與憂鬱風險近3成。
為何「動一下」這麼神?蕭捷健指出,簡單來說,運動能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活化神經營養因子(BDNF)促進神經新生,並幫助身體抗發炎、抗氧化,強化血管健康,全方位守護大腦。
蕭捷健透露,研究中的「中高強度」是一個相對概念,可以用「說話測試」來判斷,中等強度是「運動時能說話,但唱高爾宣的歌會有點喘,通常心跳會介於100到130」;高強度則是運動時聊天會困難,只能講幾個字就得換氣,通常心跳可能會超過130到140。因此,如果選擇快走、爬樓梯來預防失智,要確保至少達到「中等強度」的運動感覺,效果才會明顯。
蕭捷健表示,高強度間歇訓練短時高效,燃脂又健腦。而多樣化活動,像是跳舞、有氧舞蹈、球類等,結合有氧、肌力和動腦,可以加快反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