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
▲鈣片該吃多少?何時吃?醫師揭露「補鈣4原則」。(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因此時常會透過營養品補充。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揭露「補鈣4原則」,包括吃的劑量、何時吃,讓民眾可以正確補鈣。
陳欣湄表示,若要補鈣建議分次攝取,一次大約500毫克,若是一次攝取超過500毫克的鈣元素,身體反而無法吸收,造成浪費。
陳欣湄建議飯後服用,因為飯後會分泌胃酸,胃酸可以幫助鈣質吸收,因此鈣質的吸收量可能會加分。
陳欣湄提醒,有些營養素會互相影響,鈣質跟鐵、高濃度的魚油建議不要一起吃,這些可能會跟鈣質做一些拮抗,減少鈣質吸收,還有其他營養素吸收的效率。
▲陳欣湄提醒,鈣質跟鐵、高濃度的魚油不要一起吃。(圖/翻攝自pixabay)
陳欣湄指出,現在市面上許多鈣片都非單一成分,而是以複方型態出現。建議在選購時可以留意配方設計,選擇含有協同成分的產品。
此外,營養師李宜樺表示,若民眾想藉由豆漿補鈣,最好於一杯豆漿中加入一湯匙(約8克)芝麻粉或芝麻,可以補116毫克鈣質,若平時想選豆製品來補鈣,建議選擇使用「硫酸鈣」作為凝固劑的傳統豆腐、豆乾來補鈣,1/4盒傳統豆腐大概就有144毫克鈣,一小塊(32克)小方豆乾也有219毫克鈣。
營養師趙函穎也曾提到,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食材中,也有許多含鈣量高的補鈣食品。例如豆腐、芝麻、芥藍、莧菜、豆漿、堅果類等食材,當中也富含了許多的植物鈣成份,加強食用,有助於增加人體鈣質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