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婦癌學習營,馬偕醫院婦產部醫師張志隆(右1)、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周宏學 (左1 ),介紹婦癌治療新趨勢。(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41歲從事教育工作的莉莉(化名),2年前確診子宮頸癌,還曾有突發性大出血的情況,諮詢了三家醫院待病情穩定後,她接受了全子宮切除手術;即使積極治療,身上的人工血管讓她活在復發恐懼。幸有社工與癌友團體鼓勵,她學會轉念分享生命印記,盼成為病友領航員。
癌症希望基金會近日舉辦婦癌學習營,癌症治療後,許多女性病友仍需面對身體變化、親密關係與心理調適的挑戰。癌症希望基金會長期關注癌後生活品質,社工、護理師提供專業的性福處方服務。除了莉莉分享抗癌故事外,馬偕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張志隆、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魏凌鴻、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宏學分享婦癌最新治療趨勢。
張志隆醫師指出,大多數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有關,初期多無明顯症狀,隨病變進展,患者可能出現陰道異常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狀。抹片檢查與HPV疫苗是目前有效預防方式,台灣公費子宮頸抹片篩檢推行30年,子宮頸癌發生率已明顯下降。雖現在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都是早期個案,可透過根除性手術或放化療治療,但局部晚期或復發、轉移的子宮頸癌仍是治療上的挑戰,所幸近年免疫療法、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治療陸續問世,為晚期患者帶來新的契機。
魏凌鴻醫師提及,現今癌症治療趨勢強調「精準醫療」,部分卵巢癌患者可透過基因檢測,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比如在維持性治療階段,是否帶有BRCA1/2與HRD基因突變,是藥物治療選擇的關鍵之一。
此外,魏醫師也指出,HER2蛋白與細胞生長有關,癌細胞若過度表現HER2,會促使腫瘤快速增生,易轉移復發,在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中等其他實體腫瘤,皆有部分患者有出現HER2過度表現的情形。過去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選擇較為有限,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展,目前已有新藥可精準治療,更為婦癌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
周宏學醫師則提到,子宮內膜癌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對於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若病灶侷限且條件允許,可透過荷爾蒙治療來保留生育機會。目前早期子宮內膜癌的五年存活率高於90%,病人經常伴隨陰道出血的臨床症狀,女性若有異常的陰道出血,不管是不是已經停經,都應該提早就醫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