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醫師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濫用消炎止痛藥或某些中草藥。(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台灣人對健康食品的熱衷早已成為日常風景,但前衛生署副署長、台大醫學系名醫李龍騰近日在節目上震撼發言:「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只有商業操作。」他進一步指出,台灣與日本雖是全球少數高齡社會,卻同時是洗腎率最高的兩國,與民眾過度依賴所謂「健康食品」不無關聯。
根據健保署2023年公布資料,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高達592億元,占十大疾病醫療費用之首,國內洗腎人數已突破10萬人,腎臟病也攀升為國人第十大死因。李龍騰認為,這背後不僅反映出飲食與生活習慣問題,更是保健食品產業在社會中根深柢固、尚未被檢驗的現象。
▲李龍騰醫師在衛生署副署長任內曾建議廢除《健康食品管理法》。(圖/李龍騰提供)
李龍騰指出,健康食品行業的亂象早有前例可循。以2024年初震驚台日市場的紅麴事件為例,日本小林製藥產品疑因含有未明成分,造成多人出現急性肝腎症狀,甚至有人因此死亡。台灣亦有消費者食用紅麴後發生不良反應。李龍騰強調,一些業者為達短期效果,甚至非法添加藥物成分,造成民眾誤以為產品有效,實際卻潛藏風險。
他強調:「我在22年前任內就建議廢除《健康食品管理法》,因為健康食品這個名詞在全世界沒有科學根據,但背後牽涉到的產業利益龐大,讓這項改革至今無法推動。」
▲李龍騰醫師靠規律運動和作息養身,每3天跑10公里。(圖/翻攝自李龍騰臉書)
現年73歲的李龍騰,身體健康、精力旺盛,他分享自己的養生方法:「我從不吃保健食品,一顆也不吃。」他指出,自己每三天就會跑步10公里,保持規律運動;每日晚上10點半到11點間就寢,從不飲酒,也避免熬夜。
「要健康靠的是生活習慣,而不是寄望吃某顆藥丸。」李龍騰呼籲社會,應從政策面檢討「健康食品」的定義與監管,並透過教育引導民眾回歸自然作息與均衡飲食,才是對抗慢性病與洗腎浪潮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