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災情嚴重,不少志工協助清淤,洪災後的重建不斷進行,不過恢復家園、處理廢棄物的同時,醫療衛生更需要注意。台中中清誠心診所院長、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林偉傑提醒,除了預防外傷及流感,在環境衛生條件不佳的情況下,呼吸道疾病不容忽視,尤其原本就有過敏或氣喘病史的居民與志工,建議戴上口罩,避免病毒細菌、粉塵的侵襲。
花蓮災區在居民、大批志工和有關單位連日同心協力下,清理出大量淤泥,但經過多日曝曬,粉塵、疾病危機隨之而來。曾經在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偏鄉服務的林偉傑醫師指出,泥塵多不僅會有懸浮粒子,也暗藏塵蟎,對於人的呼吸道會產生不良影響。
林偉傑表示,災後環境差,對本身有呼吸道過敏或疾病的民眾而言,特別有威脅性,可能發生吸入性肺感染、呼吸不順,甚至咽喉炎和氣喘,加上有些民眾對於塵蟎、花草過敏,恐加重呼吸不順或疾病的症狀,建議民眾救災同時,可以戴上口罩預防。

林偉傑建議,針對有呼吸道過敏或氣喘病史的民眾,投入救災應隨身攜帶吸入劑或氣管擴張劑,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民眾在救災重建時,也需要使用防水耐磨的手套、雨鞋,避免皮膚長時間接觸淤泥、日曬,降低引發皮膚不適或疾病的可能性。
由於目前進入流感流行期,疾管署日前宣布10月1日開打的公費流感及COVID-19疫苗接種對象,擴大納入光復鄉全體居民及救災人員包括志工。林偉傑強調,部分民眾接種疫苗可能產生比較明顯的副作用,例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症狀,還是需要充分休息再投入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