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光復鄉災情嚴重,各地「鏟子超人」前往協助清淤,然而有網友分享,返家後竟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提醒,若感覺到肌肉腫脹、疼痛,且不會隨時間緩解,全身疲勞接近意識昏沉,必須提高警覺,應停下手邊工作。
近日不少鏟子超人在Threads表示,救災返家後出現喉嚨痛、咳嗽、無力等症狀,甚至還有人提到,身邊朋友因橫紋肌溶解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才82年次(約30多歲),更提醒民眾,挖土並非容易的事情,還要考量周遭環境、飲食、自身體力、疾病,量力而為。
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專指出,聽到消息說,現場不少鏟子超人需要救護人員,結果志工求救數量比災民還多了一些,還有人救災後得到「橫紋肌溶解」。對此提醒,並非出現「黑尿」才算警訊,那是已經很嚴重、相對後期的症狀。
姜冠宇提醒,若感覺肌肉腫脹、疼痛,休息後完全不會隨時間緩解,加上全身疲勞接近意識昏沉,其實就應該警覺,停下手邊的工作,尤其災區現場悶熱,又是做勞力活,自然存在風險,「現在連保全都有可能在悶熱環境出狀況,因心血管問題而出事,何況是光復鄉現場的各位呢」。
姜冠宇強調,鏟子超人務必隨身攜帶水或運動飲料,不是口渴才喝,而是想到就喝,隨時保護自己,這只是防止熱衰竭、中暑的基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