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擬「提高藥品關稅」至250%!食藥署祭「4大策略」確保用藥無虞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外國進口藥品是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開刀對象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外國進口藥品是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開刀對象之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自2025年8月7日中午12點起,針對台灣出口商品全面課徵20%對等關稅,引發台灣產業界高度關注與憂慮。並傳出擬調高進口藥品至250%。衛福部長邱泰源今(8)日坦言,短期可能會有價格上的影響,不過食藥署與健保署已啟動4大策略,從「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藥價合理、鼓勵在地生產」,全力確保臨床用藥無虞

外媒報導,川普本周稍早表示,美國先對外國製造的進口藥品徵收「小額」關稅,後續1年到1年半拉高到150%,最終到250%,以促進藥品在美國境內生產。有專家認為,國內藥價將有漲幅;藥師公會也喊話藥品關稅表面上對台灣衝擊小,卻會影響全球藥品供應,歐盟專利藥的利潤多來自美國,未來恐將成本轉嫁他國,導致藥價調升。

邱泰源今日出席第二屆高齡產業博覽會開幕典禮,會後接受媒體聯訪做出回應,近期美國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藥品進口和供應鏈穩定,食藥署已經執行上述四大策略外,也已經啟動缺藥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如果有缺乏狀況,就會盡快請替代藥品廠商增產,同時也會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

針對近期美國擬調高藥品關稅,可能衝擊我國藥品進口與供應穩定,食藥署發出聲明,表示與健保署持續執行四大策略,從強化供應預警、提升藥品儲備、確保藥價合理、鼓勵在地生產等面向全面部署,全力確保臨床用藥無虞,保障民眾醫療權益。

一、強化供應預警

食藥署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制定必要藥品清單等,當發現藥品有短缺之虞,即啟動調查與評估,必要時請替代藥品廠商增產、公開徵求專案進口或製造等。針對美國生產藥品,食藥署已完成盤點,並函請相關許可證持有商確實掌握國外供應情形。此外,對於罕藥、抗腫瘤藥、生物製劑等重要藥品,食藥署亦加強主動追蹤,確保民眾用藥無虞。

二、提升藥品儲備

針對可能受影響之輸入藥品,已請業者提升國內安全庫存量。另為降低藥品對單一來源原料藥的依賴,持續鼓勵藥廠增加原料藥來源,並強化原料儲備。

三、確保藥價合理

在價格政策方面,短期已針對可能受影響之藥品進行清單盤點,如因全球供應鏈生態改變致生產成本遽增,廠商可依全民健康
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 34 條、第 35 條規定向健保署提出價格調整建議,以維持合理價格與市場穩定。

四、鼓勵在地製造

健保署長期將持續推動學名藥與生物相似性藥品之使用,並支持新藥於國內在地製造,同時食藥署透過專案輔導與加速審查機
制,協助業者加快取得藥品許可證,以提升我國製藥產業之韌性與自給能力,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國際情勢瞬變,食藥署及健保署將持續強化藥品供應鏈韌性,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保障國人健康權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