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健身觀念!醫曝「運動333」已過時 最新指南:不到10分鐘也有效
  • A-
  • A
  • A+

健康中心/程正邦報導

「運動333」指的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如今這個運動法則因缺乏個體化,已不適用。(圖/ON提供)
「運動333」指的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如今這個運動法則因缺乏個體化,已不適用。(圖/ON提供)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開始規律運動,過去廣為人知的「運動333」口號,曾是無數人踏入健身領域的啟蒙。然而,這項原則如今已被醫界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最新建議所取代。醫師提醒,現在的運動觀念更具彈性,不再受限於單次時間,即便是零碎的幾分鐘,只要累積起來,都能有效增進健康。

「客家一哥」小鐘(右),攜手明星御用健身教練浩克參賽。(圖/好看娛樂提供)
「客家一哥」小鐘(右),攜手明星御用健身教練浩克參賽。(圖/好看娛樂提供)

「運動333」指的是每週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且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但健身醫師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中提醒,這個原則已不再適用。他解釋,關鍵在於「心跳130下不夠個別化」。

王醫師舉例,對一位年輕、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心跳130下可能只是暖身;但對於一位70歲的長者,這個心率強度可能過高,難以負荷,更別說撐完30分鐘。同樣的心跳數字,對不同年齡層與身體狀況的人,訓練效果天差地遠。

甩肉16公斤!健身房「肌肉阿北」是王必勝,近況超驚人。(圖/翻攝自王必勝臉書)
甩肉16公斤!健身房「肌肉阿北」是王必勝,近況超驚人。(圖/翻攝自王必勝臉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指引,官方建議成人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而判斷「中等強度」的標準,也不再是冰冷的心率數字,而是更為直觀的「說話測試」:當你運動時,呼吸變得急促,說話有些不自在,但仍能完整講完一句話,就代表強度剛好。

這項新原則最令人振奮的一點是,它打破了「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的舊有迷思。現在,無論單次運動時間長短,都可以計入每週累積的總時數。這意味著,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也能輕鬆將運動融入日常:午休時間快步走10分鐘,累積在辦公室的走動時間。通勤時提前一站下車,多走一段路回家。家中看電視時原地「超慢跑」,或是爬樓梯取代搭電梯。

這些零碎的活動都能有效累積,讓運動變得不再遙不可及。王醫師也建議,快走、爬山、匹克球等活動都是很好的中等強度運動選擇。新的運動觀念強調「總量累積」與「強度合適」,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將健康習慣融入生活,不再因時間壓力而卻步,真正實現全民運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