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超人醫師」徐超斌從小受到外婆影響,下定決心成為醫師,成年後從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先後任職奇美醫院、衛生所,但有感台東南迴沿線缺乏大型醫院救治急病患者,開始投入籌建「南迴醫院」的工作,一度因過勞而腦中風,又得鼻咽癌,仍堅持使命;今(19)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8歲,讓許多人相當不捨。南迴基金會今證實,徐超斌醫師因病於9月19日安息主懷,並表示將暫緩建院,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
南迴基金會今日中午在臉書專頁發文,沈痛證實徐超斌醫師因病於9月19日安息主懷;「為了感念徐醫師的心意與奉獻,基金會將於台北與台東舉辦紀念會」,相關日期與地點將於確認後另行公告。

傍晚時,南迴基金會發出「從理想到務實,打造偏鄉醫療典範」聲明,展示南迴行動醫療計畫三部曲布局,並說明基金會決議暫緩建院,以下為全文:
南迴基金會:從理想到務實,打造偏鄉醫療典範
創立初衷與六大目的。南迴基金會秉持「可近、即時、安全、平等、健康促進、共組醫療團」六大核心目的,致力於填補臺灣偏鄉醫療與長期照護的缺口,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需求得到保障。最終希望與既有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形成互相支援的醫療團隊,提供最適切的急性與慢性醫療照護。
南迴行動醫療計畫:三部曲布局
基金會原先的最大任務是籌建南迴醫院。然而,在病患基數不足、醫護人力有限的現實下,必須反思:蓋醫院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嗎?經過審慎評估,基金會決議暫緩建院,將有限資源投入更能長久支撐的「行動醫療模式」,務實回應南迴的真實需求。
第一部曲|南迴居家護理所(2021年8月成立)
以居家護理走進病人家中,讓「客廳成診間、臥房變病房」,解決偏鄉交通不便的就醫困境。至2023年5月已服務 690位個案、累積訪視1,227人次。
第二部曲|南迴診所(2023年6月正式營運)
設於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雙軌並行,並與臺東、高雄醫療機構建立轉介與支援網絡。
第三部曲|未來藍圖
將持續擴大「行動醫療」規模,發展出跨區域、跨機構的醫療合作網,逐步建構完整的偏鄉醫療模式。
醫療平權與人力永續
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指出:「我們要追求的醫療平權,不是口號,而是讓偏遠的南迴四鄉居民,透過資源整合獲得應有的照護。」她強調,唯有同時滿足 人才培育 與 合理薪資 兩大條件,才能讓醫護人力不再只是偏鄉的過客,而是長期穩定的守護者。
南迴模式的願景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南迴基金會發展出一套符合偏鄉特色的醫療模式,並誓言讓「南迴模式」成為台灣偏鄉醫療的典範。未來將把這份經驗複製到全台更多未被看見的角落,讓醫療曙光普照偏鄉,實踐「始於南迴、終於環島」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