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不少健康知識都指出,關燈有助於睡眠;而過去幾年澳洲一項追蹤8.8萬人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夜間睡眠長期暴露在強光下者,罹患心臟病較高,排除年齡、抽菸、飲酒等因素,在最強光線環境下睡覺的參與者,罹患心臟病風險比其他人高42%。但因為研究屬觀察性質,無法證明光照與心血管疾病間有直接因果,若有需求,晚上睡覺還是可以開燈,但建議使用昏暗或溫暖的夜燈。
睡眠研究追蹤8.8萬人 發現長期光害會干擾生理
綜合《CNN》等外媒報導,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主導的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大學與「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 study)合作,收集8.8萬名參與者的睡眠數據。
參與者在2013年至2022年期間,分別佩戴小型光感測設備、輕便追蹤器1週,記錄他們睡覺時間受到的光照強度,研究收集到約1300萬小時的光照數據,最後也讓參與者接受健康檢測。歷時9.5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夜間長期暴露在強光下者,罹患心臟病較高。
睡覺環境燈光亮 參與者心臟病風險增高40%
弗林德斯大學研究員溫德雷德(Daniel Windred)說明,在光線較亮的房間裡睡覺,罹患心臟病風險比其他人高27%、在最亮的房間中睡覺,心臟病風險則高出47%,排除年齡、抽菸、飲酒等因素,仍有42%的風險,且心房顫動風險也高出32%。
研究指出,光線是調節生理時鐘的重要因素,身體將光亮視為清醒信號、黑暗視為入睡信號;而夜間光照會對晝夜節律造成一定的干擾,可能讓褪黑激素分泌異常,導致夜間交感神經仍亢奮,進而讓代謝過程失調、心血管負擔加深,長期下來心臟病與心律不整風險恐增加。
睡覺真的完全不能開燈?
溫德雷德強調,研究屬於觀察性質,難以判斷光線與心血管疾病有明確因果,且光的來源、種類也無法確定,不必過於擔憂心臟病,晚上睡覺還是可以開燈,但建議使用昏暗或溫暖的夜燈,不要開太量的頂燈、睡前也應避免使用電子設備,以避免潛在的健康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