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善淳醫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防治議題再被重視,在台灣,乳癌一直位居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發生高峰為45歲至69歲,但卻有三成五的45歲至未滿70歲婦女從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其實,乳癌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用有正確的觀念面對以及定期追蹤,就能獲得很好治癒率,究竟乳癌有哪些篩檢方式,日常又該怎麼自我檢查呢?楊善淳醫師透過本文一一解答!

為什麼需要乳房篩檢?
乳癌早期不會有特別明顯疼痛或有任何外觀變化,往往摸到或發現腫瘤時,都已進入晚期,事實上,若能在第一期發現,五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尤其隨著現代女性平均壽命延長與生活型態改變,乳癌已成為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透過定期篩檢,可以大幅提升早期診斷率,並增加治療成功率。
揪出乳癌,篩檢方式有哪些?
1.自我檢查:也就是自我乳房觸診檢查及腋下的觸診觀察,在每次月經結束後就能在家自我檢測,包括在鏡前觀察乳房大小、形狀是否對稱,透過指腹按摩乳房及腋下是否有硬塊,並輕擠乳頭觀察有無分泌物等方式做初步判斷。
2. 乳房攝影檢查:最具國際公認的篩檢工具,利用低劑量X光偵測乳房異常鈣化點或微小腫瘤,能發現無症狀的早期乳癌,國際研究也證實,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早期偵測癌症,降低死亡率。
3.乳房超音波:這也是常見的乳房檢查方式,利用超音波觀察乳房內是否有異常腫塊,並作進一步追蹤以及切片檢查。
4.臨床乳房檢查:由醫師進行的乳房觸診,通常建議每年一次。

哪些人屬於高風險族群?
◆有乳癌家族史(母親、姐妹等直系親屬)
◆曾發現乳房良性腫瘤或病變
◆攜帶 BRCA1/BRCA2 基因突變
◆長期暴露於高濃度荷爾蒙環境.
◆月經來的早、停經又較晚
預防乳癌,你還要做的5件事!
除了透過定期篩檢,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讓我們降低乳癌風險,且從日常就可以開始做起。
1.維持健康體重、規律運動
2.少吃高脂肪食物、均衡飲食
3.遠離菸、酒
4.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5.定期篩檢並不忽視乳房任何異常徵兆

關於乳癌,我還有這些問題想問!
Q.乳癌篩檢發現乳房有鈣化點,就是罹患乳癌嗎?
楊善淳指出,乳房鈣化是指乳房組織中有鈣質的沉積,這些鈣化除了存在於乳房皮膚、乳腺,也可能會出現在脂肪、血管等組織中,屬於正常退化過程,大部分都屬於良性疾病,醫師也會依據鈣化點的大小、形狀、分佈等情況,評估是否得進一步檢查。
Q.該如何選要做乳房X光攝影或乳房超音波?
隨著年紀增長,乳腺組織也逐漸退化,因此若為45歲以上女性建議可選擇乳房攝影,至於乳腺組織緻密的年輕女性而言,超音波則比X光檢查更為清楚。
Q.目前乳癌篩檢公費族群有哪些?
政府於今年(114年)開始放寬公費乳癌篩檢資格,40歲至未滿75歲之女性,皆可每兩年享有一次免費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
楊善淳醫師提醒,乳房篩檢是女性健康不可忽視的一環,尤其自我檢查因缺乏科學儀器幫助 ,若較為深處的腫塊也不一定能摸得出來,因此透過定期檢查與自我關注,可以大幅降低乳癌威脅。建議符合年齡與條件的女性,善用國家公費篩檢資源,並養成固定檢查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