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次看懂!10月1日起「左流右新」怎麼打? 疫苗怎麼選?
  • A-
  • A
  • A+

圖/文/記者呂佳恆、醫健新聞網整理

秋季到來,流感、 新冠病毒等呼吸道傳染病正蠢蠢欲動,尤其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引發重症,嚴重可能危及生命,以今(2025)年夏季新冠疫情為例,造成的重症及死亡人數比10年來最嚴重的流感季還多,因此,及早接種疫苗才是降低感染的關鍵,疾管署將於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新冠、流感疫苗,更呼籲搭配「左流右新」口號,不過究竟該如何接種?疫苗又該怎麼挑選?本文將帶你一次了解,遠離新冠及流感的威脅。

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感,或減少感染時的病情嚴重程度。(圖/截取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
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感,或減少感染時的病情嚴重程度。(圖/截取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

何謂「左流右新」?

今年新冠、流感疫苗同時開打,疾管署為了方便民眾容易記憶,打出「左流右新,健康安心」口號,也就是左手接種流感疫苗,右手接種新冠疫苗,民眾只要跑一趟就能同時接種完成新冠及流感疫苗,獲得雙重保護。

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感,或減少感染時的病情嚴重程度。(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感,或減少感染時的病情嚴重程度。(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同時接種是否有副作用?

針對部分民眾擔心同時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會不會造成副作用加劇的疑慮,疾管署也提出國外研究,來自以色列團隊針對醫學中心醫療照護人員2022至2023年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的分析研究結果,同時施打新冠和流感疫苗者,與只打新冠疫苗者,發生局部和全身症狀的反應相似,其中也發現症狀不會超過48小時。

另外,研究也發現,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並不會相互干擾,也不會影響新冠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事實上,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疫苗的劑量也隨之降低,加上包裝不斷改良,也提高了疫苗安全性。

2025年10月1日起開打的「左新右流」疫苗,共計有五個品牌。(圖/截取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
2025年10月1日起開打的「左新右流」疫苗,共計有五個品牌。(圖/截取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

疫苗該怎麼選?

若為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者,疾管署將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以利疫苗接種順利推動,換言之,以「隨機」安排方式提供民眾接種疫苗的廠牌。若不符合公費資格者,則以自費接種的方式選擇疫苗廠牌,衛福部今年也提供五家具有三價流感疫苗的廠商可供選擇。

至於今年秋冬新冠疫苗,疾管署以莫德納LP.8.1疫苗為優先選擇,同時準備Novavax JN.1疫苗,提供給民眾接種。

■流感疫苗:

◆東洋 – 輔流威護流感疫苗(細胞培養疫苗)
◆國光 – 安定伏裂解型流感疫苗(雞蛋疫苗)
◆GSK葛蘭素史克 – 伏流感疫苗(雞蛋疫苗)
◆賽諾菲 – 菲流達三價流感疫苗(雞蛋疫苗)
◆高端 – 福喜健三價流感疫苗(雞蛋疫苗)

雞蛋疫苗和細胞培養疫苗最大的差別在於產製過程的不同,前者是將流感病毒注入雞蛋胚胎中培養繁殖,後者則是在密閉的細胞環境所生產,避免病毒在培養過程產生突變,因此價格相較雞蛋疫苗高。

此外,兩類疫苗在副作用上並無太大差異,根據疾管署引用近期研究,流感疫苗製程內含的雞蛋蛋白成分已極少,並不會增加過敏反應發生率,不過對於仍有擔憂的民眾,也可與醫師討論,選擇細胞培養的疫苗。

■新冠疫苗:

◆mRNA(莫德納) 8.1疫苗
◆Novavax JN.1疫苗

疾管署指出,若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的族群,則可選擇不同製程的JN.1疫苗,以對抗主流病毒株的保護力。另外,若有發炎性心臟疾病、急性風濕熱、12至29歲擴張型心肌病變患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移植患者等病史者,接種前應先諮詢專科醫師,了解是否適合接種以及是否建議採取任何其他預防措施。

「左流右新」保護效果多久?

◆流感疫苗:根據疾管署資料,完成流感疫苗接種,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此外,國外文獻則指出,針對18歲以上成人因確診流感而住院的保護力約41%,入住加護病房的流感重症保護力則可達82%,但流感疫苗的保護力仍得依據年齡以及身體狀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新冠疫苗:疾管署資料指出,疫苗接種後一般約2週後,開始產生保護力,值得一提是,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COVID-19的風險,但因接種疫苗後會使體內產生細胞性免疫力,相對在症狀上會比未接種疫苗者較為輕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