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奪命!名醫勸「必做4檢查」:我33歲就做第一次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蘇一峰建議,民眾應做LDCT、胃鏡、大腸鏡、MRI檢查。(示意圖/Pexels)
醫師蘇一峰建議,民眾應做LDCT、胃鏡、大腸鏡、MRI檢查。(示意圖/Pexels)

 

健康、長壽是重要議題。醫師蘇一峰表示,民眾若想長壽,應努力預防5大疾病,尤以癌症優先,特別是針對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等,例如40歲時就應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胃鏡、腸鏡「我自己33歲就做了LDCT檢查。」若想了解腹腔健康,可做核磁共振(MRI),一次掌握肝、膽、胰臟的狀況。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在台灣,民眾若想活久一點,應努力預防5大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傳染病,這些就涵括了9成的死亡人數。

針對癌症,他表示,民眾可著重最常發生的癌症,例如肺癌、大腸癌、肝癌、胃癌、女性乳癌、子宮頸癌、男性攝護腺癌等。其中,多項癌症的檢查費用,健保不會給付,「但花錢做健檢,遠勝於花錢治療。」

蘇一峰建議,民眾應於40歲起接受人生首次的LDCT。雖然政府提供高危險族群(如家族史、重度吸菸者),每2年一次的免費LDCT,但此福利仍無法涵括所有潛在危險族群,「所以,無家族史者做一次自費的LDCT(約4千元),有家族史者甚至應從35歲起就自費做LDCT。」畢竟,臨床上常遇到無家族史、也未抽菸者確診肺癌或肺腺癌。」

醫師:40歲起就該做胃鏡、大腸鏡檢查

由於大腸癌、胃癌均是國人十大癌症,他建議,民眾應自40歲開始進行胃鏡、大腸鏡檢查。

針對腹腔疾病,例如肝、膽、胰臟,及女性的卵巢、子宮的健康,蘇一峰表示,超音波、X光均可能漏失早期腫瘤的影像徵兆,民眾可選擇電腦斷層或MRI檢查,「一次掌握腹腔的健康狀況。」

「電腦斷層仍有輻射傷害,MRI則無輻射問題。」他表示,雖然MRI一次要價上萬元,但花錢做健檢,遠勝於花錢做治療,畢竟可避免日後更龐大的治療費用、身體病痛,與家庭經濟的損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