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今年傳出47項藥物打算退出台灣市場,引發外界對缺藥的擔憂。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3)日在立法院強調,媒體報導的藥品品項,只是藥商透過食藥署建立的通報平台,提早半年先行通報有停止供應規劃的藥品品項,不等於會缺藥,且衛福部清查後,幾乎都有替代藥品可用, 並不會造成缺藥問題。
日前有基層藥師指出,今年至少7種原廠藥將退場。衛福部食藥署表示,今年截至9月底,有47項藥品將退出台灣,但經評估,46項有可替代藥、1項可供應至明年底;食藥署已送出「藥事法修正草案」,未來所有藥品退場都須提前半年通報。
石崇良今日上午至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就「重大食安事件處理之檢討與食安稽核人力不足問題」專題報告備詢。
他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以三點說明。首先,近期在媒體上報導無論是47項或35項疑似缺藥,指的是食藥署藥品停止供應通報平台,目前在台灣有藥證或供應健保使用的藥品,如果他要停止供應得提前半年通報,並不等於缺藥。強調這是事先通報,得要先釐清。
他說,市面上會有很多的替代藥,以食藥署統計今年一月到目前的47品項藥品,幾乎全部都是有同成份、同劑型、同劑量(三同)的藥品可替代,或是有相同成分不同劑型或劑量的學名藥,都可以去使用,並不會造成缺藥的問題。
第二,其中只有一個藥「Cyclosporine(環孢靈素)」,用於患者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藥品,藥廠為停止生產針劑,針劑主要適用於病人剛開刀時、無法口服藥物時使用,一年用量約4.8萬劑左右,量不大,仍有其他口服劑型,但藥品庫存可至明年年底,期間會啟動專案進口,以因應藥品停產,不會有缺藥問題。
再者,石崇良說,為了讓藥品韌性更提升,衛福部也提出《藥事法》修法,裡面包含擴大需要通報品項不限於指示用藥,另外也會去建立通路監測,不只供應端,包含使用端、庫存的量都會做監測,同時也會納入調度平台,再配合藥害救濟的修法,讓專案進口短期的替代藥品也能納入藥害救濟範圍,保障民眾更好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