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曝2大食用關鍵:並非沒營養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農糧署澄清,吃稀飯可攝取到其他營養,並不等於喝糖水。(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
農糧署澄清,吃稀飯可攝取到其他營養,並不等於喝糖水。(圖/翻攝自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

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對此說明,稀飯不是沒有營養,反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吃的時候注意兩大關鍵「升糖指數GI」、「升糖負荷GL」,稀飯的GI比米飯高,但還要看GL(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由於水分較多,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其實偏低,對血糖衝擊比糖水小很多,是健康的食品選擇。

吃稀飯等於喝糖水?農糧署揭真相

日前農糧署官方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說明,有傳聞稱「吃稀飯等於喝糖水,沒營養還使血糖上升快」其實是過於簡化的說法,要瞭解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需同時留易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與升糖負荷(GL,Glycemic Load)。

GI代表: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稀飯比起米飯,確實有高出一些;而GL是考慮「GI × 食物份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稀飯的水分多,一碗稀飯「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總量低」GL值並不高,對血糖衝擊沒想像中大;由於升糖特性不同「吃稀飯不等於喝糖水」、「GI高不等於不能吃」。

中醫、營養學都肯定稀飯價值 均衡搭配更健康

此外,古代中醫典籍如《本草綱目》指出,米湯能「和胃、養陰」,適合病後虛弱、口渴之人;還有《食療本草》記載,米湯「補虛止渴,養胃氣」。或以現代營養學來看,一碗300克稀飯若是以白米50克、水300毫升煮成,熱量約15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33克、蛋白質約3克,脂肪極少且含有維生素B1、鉀、鎂等營養成分。

農糧署強調,從中醫典籍到現代營養學,都指出稀飯、米湯有其價值,但還是建議「均衡飲食」勿只吃稀飯,可搭配豆腐、魚、蛋、肉類補蛋白質;配青菜、菇類補膳食纖維;或是加一點健康油脂,如國產芝麻油、堅果,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資料來源:農糧署臉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