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三高、失智和「慢性發炎」有關 5類地雷飲食快避開
  • A-
  • A
  • A+

記者陳弋/綜合報導

我們體內的慢性發炎很多時候是「吃」出來的。(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我們體內的慢性發炎很多時候是「吃」出來的。(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發炎」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當面臨細菌、病毒入侵,身體會出現發炎反應來對抗,但如果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就很可能演變成疾病。俗話說「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我們身體的慢性發炎。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林曉凌指出,發炎是人體細胞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必經過程,舉凡受病毒感染或輕微割傷,也會產生發炎(紅腫熱痛),人體一般修復3到7天可以完成,如果身體細胞每天反覆受傷,便會形成慢性發炎,醫學研究發現,癌症、失智症、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等都和慢性發炎有關。

林曉凌說,如果常常覺得自己沒睡飽、腦袋「霧濛濛」、體能大不如前、專注力下降、新陳代謝變慢,小心是慢性發炎的徵兆。發炎反應是由免疫系統引起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就是皮膚和腸道黏膜,每天入口的食物第一時間會影響腸道黏膜的健康,如果我們經常攝取無法完整消化的食物過敏原(牛奶、雞蛋、小麥麩質、花生),黏膜細胞就會不斷受刺激,免疫系統自然就被誘發。

該如何從飲食上避免慢性發炎的發生?林曉凌建議大家多吃彩虹蔬果,也就是大自然原生的蔬菜和適量的水果,藉此獲得優質的膳食纖維、維生素、植化素、礦物質等,協助身體抗氧化,對抗自由基。選擇食物首重化學添加成分少、不過度精製且容易消化,才不會刺激腸道。

林曉凌醫師建議大家多吃原形蔬果,降低慢性發炎的機率。(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林曉凌醫師建議大家多吃原形蔬果,降低慢性發炎的機率。(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除了蔬食,想要抗發炎也要攝取優質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少一點的鮭魚、鯖魚、白肉),避開加工食品,儘量吃原形食物,避免高溫烤、炸等烹調行為。由於現代養殖業發達,民眾吃乳製品和雞蛋時可以留意身體是否會過敏,有的話應減少攝取。

林曉凌也提醒,大家平常很容易接觸小麥加工食品如麵包、蛋糕、零食等,研究發現,小麥麩質是現今愈來愈多慢性過敏患者的問題來源,因為小麥的品種在幾十年間經歷很大的改造,蛋白質結構變化使得一些人無法完全消化分解,加上食品製造過程中的添加物(糖、奶油、香料、色素),更造成腸道黏膜發炎和過敏問題。

日常飲食還須避免哪些東西,才能減少身體發炎反應?知名外科醫師白映俞點名5類食物,並呼籲大家酌量攝取:

一、糖/高果玉米糖漿:無論是在人類或老鼠的實驗裡,攝取很多果糖後都會看到發炎指數升高。

二、人工反式脂肪:我們在烤麵包和吐司時,可能會添加人造奶油,烤完的吐司馬上香味四溢,但這種人造反式脂肪也會讓發炎指數升高。

三、加工肉品:香腸、培根、火腿、肉乾等美味食物和新鮮肉品的不同點是,調理過程中經歷持續高溫,使得糖與蛋白質聚合,變成無法還原的物質,蛋白質失去正常功能,也難以被代謝,含有更多的「糖化終產物」。目前與加工肉品最相關的疾病就是大腸癌。

精製碳水化合物,白麵條、白米飯、玉米榖片這類精製碳水化合物比較容易升糖,並讓身體某些發炎指數升高。

五、酒:如果飲酒過量,會迫使細菌毒素移出大腸,進入體內循環,也有人稱此為「腸漏」,會引發更多身體發炎反應並破壞器官。

白映俞醫師提醒,過多的糖分會升高發炎指數,並讓抗發炎食物失效。(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白映俞醫師提醒,過多的糖分會升高發炎指數,並讓抗發炎食物失效。(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參考資訊:

常常好食〈慢性發炎讓癌症、肥胖找上你…台大醫師這樣吃!打造「抗發炎體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JLCOrhu_mM

照護線上〈避免身體慢性發炎,要少吃這些食品!〉(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9/07/inflammation.html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