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越復發症狀越嚴重! 長效針劑助持續穩定治療
  • A-
  • A
  • A+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陳同學 (化名) 為躁鬱症患者,長期以口服藥物治療,但當課業壓力出現、作息不正常,就常忘記服藥,造成躁鬱症反覆發作,嚴重到出現妄想需住院治療,嚴重影響課業與同儕關係,在與醫師討論後改以長效針劑治療,目前已有一年沒有復發。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大全醫師表示,躁鬱症本身是極高復發率的疾病,約有9成患者會復發,若不持續穩定治療則發作症狀將越發嚴重,易造成認知及生活功能退化,帶來生活上許多困擾。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大全醫師(左)與葉啟斌醫師 (右)。(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大全醫師(左)與葉啟斌醫師 (右)。(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躁鬱症不罕見 越復發症狀越難治療

在台灣,躁鬱症並不罕見,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啟斌醫師指出,台灣典型躁鬱症人口約有20萬,約有50%的躁鬱症患者都在20歲以前發病。葉啟彬醫師說明,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疾患」,這類患者情緒會有兩個極端的變化,週期性地呈現躁期與鬱期。在躁期的時候,患者會有持續好幾天的情緒高亢、即使睡很少也精力滿滿、高度自信、行為衝動等,嚴重者甚至有誇大的妄想,在躁症發作時,患者通常不會有病識感,因此多不會察覺自己有問題。第一次發作可能是生活挫折或創傷引起,但第二次發作通常不需要原因,由於第一次發作時已在腦部留下傷痕,因此時間到就容易發作,葉啟斌醫師說明,每次躁症發作時,腦部處於發炎狀態,每次受傷 (復發),留下傷痕就會導致治療效果越不好,過去治療有效,之後復發便不一定有效,且衝動行為會越演越烈、越難控制,發作越多次就越難治療,治療時間也越久,也對腦部傷害越大。

葉啟斌醫師表示,躁鬱症反覆發作會造成許多生活困擾,像是莽撞投資、瘋狂購物,可能因此導致負債、影響人際關係,即便症狀可以再倚靠藥物治療恢復,但復發造成的損害對患者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躁症過後,患者情緒可能陷入低落自責,因此陷入鬱症階段,使患者在鬱症與躁症中一直循環,所以持續治療、規律用藥、預防復發非常重要。

缺乏病識感易擅自停藥 長效針劑助穩定治療減緩復發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葉大全醫師表示,治療躁鬱症主要有兩大類藥物:第一類稱為情緒穩定劑,主要功能在穩定神經衝動,如抗癲癇藥物及鋰鹽,可使神經本身不過度興奮;第二類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能讓某些神經傳導因子穩定,除可抑制妄想、幻覺等精神症狀,對躁症、鬱症等情緒症狀的急性控制和長期預防都有一定效果。

葉大全醫師指出,躁鬱症口服藥物多半需要每天服用1至3次,由於口服藥仰賴患者自行服藥,加上患者在躁症快要發作時對自身病情沒有病識感,或是在康復期覺得自己狀態良好沒有生病,因此常有擅自停藥的狀況。目前,除了口服藥物外,也有每月一針的長效針劑可供選擇,患者不需隨身攜帶藥物,也不須家人擔心服藥的順從性,兼顧患者的隱私與便利性;若病況不穩定時,身上殘存的藥劑將可發揮效果使病況不至於太過嚴重。葉大全醫師補充,據研究指出相較於口服藥物,改採長效針劑可顯著降低症狀復發的風險並維持患者的功能,醫師也不須擔心患者因服藥順從性不佳導致血中藥物濃度不穩定,只須透過每月定期回診確認患者狀態,定期注射針劑即可。

「打針」不代表病情嚴重 盼解除社會偏見打造友善環境

葉大全醫師強調,「打針」不代表病情嚴重,只是將既有的抗精神病藥物成分轉為長效針劑形式,不需天天服藥即可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而達到治療目的,也可協助患者恢復健康重回正常生活,減少諸多不便。葉啟斌醫師呼籲,除了遵從醫囑穩定治療以外,維持良好的睡眠、正常的生活作息,適當調節壓力,避免生活刺激物也是十分重要的,也請勇於面對躁鬱症,並調整心態與躁鬱症長期抗戰與病共存,葉啟斌醫師也期盼社會解除對躁鬱症患者的偏見,嘗試接納、關心、支持與尊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