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怕染疫!但你不敢脫口罩?精神科醫師曝實情:恐罹「容貌焦慮症」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口罩令逐步解封,精神科醫師表示,倘若非擔憂染疫卻又不敢脫口罩,恐是罹患「容貌焦慮症」

▲口罩令逐步解封,精神科醫師表示,倘若非擔憂染疫卻又不敢脫口罩,恐是罹患「容貌焦慮症」。

口罩逐步解禁已逾2個月,你還不敢脫口罩嗎?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表示,「不敢脫下口罩,除了擔心染疫外,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建議透過漸進式練習,慢慢延長脫口罩的時間,逐步地減輕焦慮感。」

指揮中心自今年逐步鬆綁口罩措施,2月20日先行「僅限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需全程戴口罩」;3月6日起宣布校園鬆綁;4月17日實施室內空間「自主佩戴口罩」措施,僅「醫療照顧機構」與「救護車」需要配戴口罩。

賴柔吟表示,近期不少青少年表達,對於脫口罩有點擔心,尤其是本就較焦慮的孩子,當然不全然是因為對於容貌不自信,也有部分仍擔憂染疫風險,其實可以透過慢慢練習,解除脫下口罩的焦慮。

她進一步說明,所謂的慢慢練習,就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適應沒有口罩的生活,如,喝水時慢慢喝,延長脫下口罩時間,吃飯時,亦可與同學距離遠一些,但保持吃飯聊天的狀態,待適應後,亦可與熟識的朋友,開始約逛街、聚餐,就能逐步克服脫下口罩的焦慮。

如果青少年確定是「容貌焦慮」對於外表沒自信,賴柔吟說,可以從能改善的做起,像是青少年常有的青春痘,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對於體態不滿意,可從運動與飲食先著手調整,家長可讓孩子了解,對照自己的身高,怎麼樣的體重才是健康的,幫助孩子健康減重。

她建議父母,從小就要鼓勵孩子發展興趣,融入團體生活,享受豐富多元的生活,培養專長,不一定是追求學業成績名列前茅,多開發其他才藝,像是手工藝、運動、烹飪,或是青少年流行的Cosplay(扮裝)等,對於成就感提升很有幫助。

賴柔吟還提到,如果青少年因外表而遭霸凌,導致不敢脫下口罩,父母則可嘗試從孩子口中了解原委,切忌直接到校興師問罪,先從協助整理孩子情緒開始,了解孩子已嘗試過的方式,再進一步與老師溝通,霸凌者通常也是被霸凌過的對象,需要透過霸凌別人處理自己情緒及低自尊,也會需要被協助。

若是所有問題都排除了,孩子還是對外貌不滿意,提出整形的需求,父母該怎麼回應?賴柔吟表示,20歲前尚未發育完成,容貌也還在變化,不建議太快整形。國外曾有案例,在青少年階段做了幾年評估及荷爾蒙治療後,決定做變性手術,到了成年卻相當後悔。青少年心性發展尚不穩定,觀察與討論的時間要拉長,對孩子的發展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