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胸痛、全身無力竟是急性血癌 翁白血球數飆常人17倍急住院險往生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白血病患者抽血檢查(圖/資料照片)

▲白血病患者抽血檢查(圖/資料照片)

牙齦腫、胸口痛、全身無力,喘不過氣竟然是血癌!56歲的翁姓男子去年四月間因為全身虛弱無力、喘不過氣,被家人緊急送醫。檢查發現白血球竟高達18萬多,遠高於1萬到3千的正常值17倍,院方高度懷疑是急性血癌,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藥物降低白血球數,透過骨髓檢查還真的發現是罹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幸運的是,翁男待病情穩定後接續化學治療後,病情順利緩解,現在又可以回到原本水泥師的工作崗位。

翁先生表示,一開始因為牙齦腫、胸口痛,到診所拿藥吃,但病情未改善,因當時疫情嚴重,未到醫院就診,硬是撐了一個星期左右,直到出現冒冷汗、無力、喘不過氣、疲累等全身不適的症狀,痛到受不了,才趕忙請救護車送至急診就醫。

收治翁先生的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翁先生到急診就醫時白血球數高達18萬多,懷疑是急性血癌,因細胞數量太多,併發症機率增高,因此初步先以藥物降低血球數,再進行化學治療。

李思錦表示,翁先生在治療後白血球數下降,透過骨髓檢查確定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接受高劑量化學治療後,症狀逐漸改善,得以離開加護病房,經過約一個月的住院治療,即順利出院。翁先生完成五次化學治療之後,體力已恢復到與正常人差不多。翁先生表示,已經可以如生病前一樣回到工作崗位,擔任泥水師和照顧自家果園。

李思錦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致病原因與遺傳較無相關,有時是因暴露到致癌物,輻射,或是施打過化學治療的癌症病人,會有較高的風險。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依照其共病、年紀及基因、染色體的表現,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及高風險族群,如翁先生這樣的低風險族群病人,不需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但高風險病人,如帶有FLT3或IDH1這類比較不好的基因表現,就需要在做完化學治療,病情達到緩解後,再接受異體骨髓移植。至於中風險的病人則是視其體力狀況,以及有沒有適當的捐者,或是疾病進展的考量,來決定化學治療之後需不需要執行骨髓移植。

李思錦說,近年來新的標靶藥物、單株抗體藥物的出現,提高了急性血癌治癒的機率。即使是高風險族群,若使用標靶藥物,搭配化學治療,盡快扭轉血癌的嚴重度,就有機會進行骨髓移植,延長存活期。

李思錦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台灣最常見的一種血癌,病情來勢洶洶,會在二至四週內大量增生不成熟的血球,通常有四大症狀︰特別提醒,若白血球功能不足,病人容易感染;若是血紅素製造太少,會造成貧血,出現喘、疲累等症狀;若是血小板低下,會有出血、瘀青等症狀;若是白血球增加到幾十萬,則會骨頭疼痛。通常急性血癌病人會同時出現2到3種症狀,嚴重時有可能造成栓塞,例如腦中風、肺栓塞、心肌梗塞,或是嚴重感染,甚至敗血性休克,也可能因出血造成血壓下降、休克,在很短時間內導致死亡,建議若有相關症狀,務必及早就醫治療。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