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快半癱!她連爬16層樓和大腿說再見 突獲新藥給付現在可站2小時
  • A-
  • A
  • A+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圖左起: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周邊神經科蕭丞宗、SMA患者施小姐(圖/記者黃仲丘攝)

▲圖左起: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周邊神經科蕭丞宗、SMA患者施小姐(圖/記者黃仲丘攝)

健保今年陸續針對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給付背針、口服及基因針劑等3種SMA治療藥物;30多歲的施小姐,自國中時期確診SMA,雖然早已習慣神經運動功能的退化,但成年後卻經歷了3次有如斷崖式的身體機能惡化,她還為此一次爬了16層樓,打算跟自己的雙腳功能說再見。但今年在通過審核使用相關藥物後,現在的她已可以連續咬牙站兩小時。醫師表示,即使是成人,背針藥物對患者仍有一定幫助,盼健保可放寬讓更多患者使用。

30多歲的施小姐表示,自己小時候覺得跑步都跑不贏人,且容易有蹲下後站立困難的情況,曾一度被當作扁平足、骨科疾病,但她自己也都知道,自己罹患的疾病「很不一樣」。後續改看神經科,才於高中前確診SMA。

施小姐表示,雖然20~30年來早已習慣神經運動功能的退化,但近幾年卻歷經了3次有如斷崖式的身體機能惡化。一度走路都寸步難行。施小姐說,想到即將不能走路了,她還為此,一次爬了16層樓。

本來無計可施的她,母親一度打算傾家蕩產帶她出國治療,但施小姐說,當時還沒準備好想面對,只好用緩兵之計,說在國內先申請看看。想不到主治醫師幫她送件後,今年馬上就獲得健保藥物了。今年使用四次背部針劑藥物後,現在的她已可以連續咬牙站兩小時。

施小姐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周邊神經科蕭丞宗表示,目前背針型SMA藥物其實國際研究發現,即使是成人患者,使用後仍有明顯幫助。健保雖然已放寬成人給付,但有設下起始治療年齡滿7歲者且臨床評估運動功能指標RULM≧15的門檻。

蕭丞宗指出,目前在評估SMA患者的運動功能指標,主要是委託治療師評估,但運動功能指標評估,主要是以量表分數呈現,無法完整呈現臨時使用氣切但實際運動功能並未嚴重喪失的患者。他表示,SMA患者一旦沒有藥用,面臨的常常是雪崩式的退化,但若有用藥,大多可維持一定的身體機能。

蕭丞宗表示,其實每位患者都有用藥需求,呼籲健保給付不要馬上以門檻阻擋,可讓患者先試用,評估使用效果後,再評估是否持續用藥,避免有藥但用不到的情況。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