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能取代醫師?名醫模擬阿嬤看診場景:大量檢查後,在家中昏倒送醫
  • A-
  • A
  • A+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旋風訪台,再度掀起AI討論浪潮,AI真的能大量取代醫師的地位嗎?蘇一峰醫師今(10)天對此表示,其實很難,沒有五十年不太可能,我們這一代醫師根本不用擔心,還有健保也不會給付AI看診。

蘇一峰醫師分析,門診能被AI取代嗎?門診醫師一眼就能看到的資訊,這個功夫AI就要學習很久了。(圖/翻攝自蘇一峰醫師臉書)

▲蘇一峰醫師分析,門診能被AI取代嗎?門診醫師一眼就能看到的資訊,這個功夫AI就要學習很久了。(圖/翻攝自蘇一峰醫師臉書)

蘇一峰醫師分析,門診能被AI取代嗎?門診醫師一眼就能看到的資訊,這個功夫AI就要學習很久了;模擬場景:一個老婦人走進來主訴咳嗽,看起來有點喘,但是阿嬤抱怨的是咳嗽胸悶,十幾年了四肢酸痛,頭有點暈,下巴痛牙痛.....旁邊的看護一直抱怨阿嬤哪裡不舒服講個沒完。一個門診30分鐘無法結束。

人醫:看到喘,當下馬上決定先別管症狀了,去照X光心電圖抽血,量血壓,結果發現是心肌梗塞心臟衰竭。

AI醫:從教科書解釋咳嗽的可能原因花了十幾分鐘,胸悶的可能又十分鐘,四肢酸痛再十分鐘,頭暈再十分鐘,牙痛再十分鐘.....最後安排了零零總總十幾項的檢查,最後回家等大量的檢查時間,在家中昏倒送醫。

蘇一峰醫師說明,人醫最強的是抓出重點。他指出,人醫看病久了會有一種直覺能判斷重點,AI醫則要靠大量的檢查來替代這一直覺。人醫能安排最基本的檢查快速發現重點,AI則將安排大量檢查來處理所有的主訴。

蘇一峰醫師認為,如果AI醫上路之後,檢查使用量推測會爆掉,健保第一個受不了;門診進度也會很冗長緩慢,讓病人也受不了。此外,用AI完全取代醫師的醫院建設成本很高,而且不一定有健保可能要自費,到頭來還是人類最便宜。「AI跟醫師合作才是最好的工作型態」。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