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升溫醫見1現象示警!4原則快速復原「吃法曝光」 
  • A-
  • A
  • A+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疫管署示警,新冠疫情8、9月將達到流行高峰期。(圖/資料照)

▲疫管署示警,新冠疫情8、9月將達到流行高峰期。(圖/資料照)

衛福部疫管署示警,新冠疫情8、9月將達到流行高峰期,這是Omicron變異株入侵本土社區以來的第六波。對此,小兒科診所院長柳雱邁就表示,日前他就有感「快篩陽性比例有增加的趨勢」,怎料端午後統計陽性比例竟高達6到7成,柳雱邁也提醒民眾「不要相信有天選之人這件事」。

柳雱邁在臉書粉絲專頁「柳雱邁小兒科」指出,早在11日時他和記者聊到疫情就有感最近快篩陽性比例好像有增加的趨勢,不過也沒有到明顯爆量,直到端午節過後,請護理師統計近2天發放快篩回報陽性的比例,想不到竟高達6到7成的數量。

柳雱邁透露,甚至這波還有好幾個是撐到最近才第一次確診的患者,也藉此示警民眾「可見不要相信有天選之人這件事」,他提醒,若是最近有感冒加發燒的症狀,記得先在家裡驗一驗快篩再出門,因為有機率可能是確診了,且若是暑假有準備出國的計畫,最好趕快來打疫苗,到人多的地方時,也別忘了將口罩戴上保護自己。

至於確診後如何能好得更快?營養師李婉萍就曾撰文,確診最重要的是「足夠蛋白質」,且每一餐都要有,因為蛋白質是可以幫助組織修復、身體代謝恢復的重要營養素。

營養師李婉萍分享輕症飲食4原則。(圖/李婉萍營養師提供)

▲營養師李婉萍分享輕症飲食4原則。(圖/李婉萍營養師提供)

再來要補充足夠的熱量,可取自「全榖雜糧類」,如地瓜、五穀糙米飯、馬鈴薯等。另外,均衡飲食也相當重要,每餐都要有蔬菜水果,可以多補充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木瓜、荔枝、百香果和芭樂。最後則要多喝水,一天建議補充2000 c.c以上約8到10杯,如果喝不下也可補充電解質飲品、果汁、牛奶、豆漿等。

對於染疫後失去味覺、嗅覺,李婉萍也說可以透過適度增加調味料增加口感,「有吃先有體力比較重要」,甚至吃溫度低、冷的東西也比較可以刺激食慾,可以在餐與餐之間喝一些冰奶昔、吃冰淇淋等。進食後若覺得口乾舌燥,可以吃一些薄荷類食物,喉嚨痛也可以用漱口水消毒,將口腔中的細菌、病毒清除。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