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衝突有感 醫揭長者可能「活成令人討厭樣子」的5大危險因子
  • A-
  • A
  • A+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近來接連傳出長者為了博愛座與其他乘客在捷運上發生衝突,相關議題引發討論,姜冠宇醫師今(19)天發表長文,你是受人歡迎的長者嗎?他在文中提到,長者有沒有可能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呢?其實也滿容易,危險因子不少。

姜冠宇醫師寫道,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我們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當你對環境有仇恨的假想,那你人生下半場正走向失敗。他說,自己昨天在台中幫農會上整日的師培課程,現場都是超過60歲的婦女,她們的後半人生都專注在如何照顧有需要的人,應該也有社群聯繫彼此交換意見,在她們的生活裡面,博愛座怎麼樣年輕人怎麼樣的,從來都不是重點。交流起來都是非常正向的人。

北捷又爆博愛座搶位衝突!翁扯髮、掌摑逼男讓座

▲北捷又爆博愛座搶位衝突!翁扯髮、掌摑逼男讓座。

姜冠宇醫師表示,自己有告訴她們,什麼是成功老化;當健康老化是成功延緩身體的衰退,維持自主與正常的認知功能,那成功老化,就是更進一步在社會上的活躍性有達標。成功老化不只無憂鬱狀況。還有有社會良好的支持,加上還能維持對社會的產出。

很明顯這是你能與這個社會維持正向的雙向互動,簡言之,你目標是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長者」,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成功。

也許你受人歡迎與否,在於你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姜冠宇醫師說,Henrich和Gil-White提出的「支配與威望理論」(Dominance and Prestige Theory)指出,人們可以通過兩種主要策略來獲得社會地位:支配和威望。

當「支配」是通過使用攻擊和恐嚇來引起他人的恐懼,而「威望」則是通過展示技能知識獲得他人尊重欽佩;而進一步對於「支配」,Buss和Perry的研究將攻擊行為分為四個維度:身體攻擊、言語攻擊、憤怒和敵意。這些攻擊行為與支配策略正相關。很有可能,你會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代表你沒有採取威望策略的本錢。

姜冠宇醫師直言,為了非必要的公共資源爭得面紅耳赤,就是一個你自己背後狀態的表示,你真的不太好;你是不是要花一點時間學習,增加你的心靈資產呢?

長者有沒有可能最後活成令人討厭的樣子呢?姜冠宇醫師說,其實也滿容易,危險因子不少:

1. 性格內向孤僻,缺乏社交動機和技巧。

2. 生活缺乏目標和意義感,情緒低落負面。

3. 經濟狀況貧困,缺乏資源參與社會活動。

4. 身體健康狀況差,影響心理表現偏差。

5. 社交圈狹小,尤其獨居是高危險群。

2009年在美國也有研究顯示,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中,攻擊行為非常普遍。長期研究發現,高達96%的失智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表現出攻擊行為,這不只造成照顧者受攻擊,也增加自己被虐待的機會。

姜冠宇醫師認為,很明顯選擇支配、攻擊他人,不是好的適應策略。所以,你的個性與處境帶來選擇,其實正在彰顯你的命運和你在社會上的定位走向;社會定位,永遠是人一輩子持續的考驗,一直做對了什麼,會持續往上走,獲得更多支持;一直做錯了什麼,會持續走下坡,換來更多倒彈。

你的下半場,也許也受社交圈侷限影響,也許也受自身經濟影響,更受自己不好的成長經驗影響。姜冠宇醫師說,但是他認知的台灣社會其實給予長者對外交流機會,那資源是頗為豐富,可能比年輕人還要多。博愛座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你整體狀況帶來的選擇;為自己好,你應該敞開心胸,去跟別人交流學習更多這世上有價值的東西。願大家人生下半場都能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實踐幸福樂齡,你的家人朋友都能引你為傲。

 

姜冠宇醫師寫道,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我們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圖/資料照)

▲姜冠宇醫師寫道,如果博愛座爭議結果是世代對立,那我們浪費了整體求進步的機會。(圖/資料照)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