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5萬人大型研究:思覺失調患者用長效針劑無中斷 再住院風險降13%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主要以思考障礙為主,包括思考、知覺、行為等各方面問題。(示意圖/翻攝《我們與惡的距離》臉書)

▲思覺失調症主要以思考障礙為主,包括思考、知覺、行為等各方面問題。(示意圖/翻攝《我們與惡的距離》臉書)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精神疾病,但透過藥物治療控制患者病情。國衛院日前針對超過5萬名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所進行的追蹤,研究發現住院期間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且能避免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相對於接受口服藥物的患者能夠降低再住院風險約13%。研究成果已於今年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JAMA Network Open》。

根據中榮護理部衛教資訊顯示,「Schizophrenia」的台灣譯名為「精神分裂症」,於 2014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主要以思考障礙為主,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等各方面的問題,導致病人對外界刺激無法做正確判斷和分析,進而脫離現實,呈現畏縮退化的現象。

國衛院高齡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在思覺失調症患者臨床治療實務上常使用口服型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具有服用的便利性,但需每日服用1-4次,患者容易不小心或因抗拒而停藥,造成復發或再住院的風險。而施打長效針劑型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與口服藥相近,2周到3個月施打一次即可,可有效避免患者常見的不依醫囑服藥問題。然而由於醫師與患者對於長效針劑的不了解,且價格較為昂貴,因此被視為第二線用藥,醫學文獻上也少有大規模的首次住院病人接受長效針劑的追蹤研究。

國衛院副院長、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陳為堅所帶領的跨機構團隊,以2004至2017年首次住院世代超過5萬名(使用長效針劑組9336人、未使用組46875人)的思覺失調症患者所進行追蹤,研究發現住院期間接受長效針劑治療且能避免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相對於接受口服藥物的患者能夠降低再住院風險,但若出院後早期中斷用藥反會增加再住院風險。

國衛院指出,長效針劑能夠降低患者再住院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衛院指出,長效針劑能夠降低患者再住院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衛院指出,長效針劑能夠降低患者再住院風險。(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該研究臨床資料分析師陳維說明,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期間,是否接受長效針劑並不是像臨床試驗一般採隨機分派,而是主治醫師綜合病人當時情況所下的決定。為了儘量減少可能的干擾因子,研究團隊同時考量了相關的社會人口學特徵和臨床特徵,並分別使用柯克斯比例風險 (CPH) 模型,與加速故障時間 (AFT) 模型進行多變項存活分析。本研究中「中斷用藥」的定義,指的是超過預定施打日1個月後仍未進行施打;而「早期」指的是在出院後最多只在時限內施打過1次長效針劑。

她進一步指出,在依據患者性別、年份、先前抗精神病藥物使用情況、首次住院年齡、和住院長度等量化分組分析後,與未接受長效針劑的患者相比,接受長效針劑但無早期中斷用藥者再住院風險可降低12-13%;反之,若接受長效針劑而有早期中斷用藥者再住院風險則會提高22-25%。這顯示出院後是否中斷用藥影響至深。

不過,陳為堅另補充,若能增加醫師與患者對於長效針劑的了解,並輔以醫病共享決策,可減少對長效針劑的抗拒,並避免長效針劑使用後的早期中斷用藥。

健保2022年起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27億元專款,另增列6000萬元用於急性後期照護服務。(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健保2022年起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27億元專款,另增列6000萬元用於急性後期照護服務。(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對於長效針劑對思覺失調患者有助益,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指出,國外研究指出,長效針劑不僅可以降低服藥中斷率、減少疾病復發機率,下降旋轉門效應。為強化精神病人的照護,健保自2022年起新增精神科長效針劑藥費27億元專款專用,讓國內精神病友的醫療選擇與國際接軌。另也增列預算6000萬元用於急性後期照護服務,希望補強患者用藥遵從性。依據健保申報資料,2023年長效針劑專款的使用率達82.8%,與2022年僅有61%相比提升,顯示國內確實有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