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流感一樣毒!新研究揭「1毒素」害失智、傷肝腎:比塑化劑更可怕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引發外界對病毒的關注。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極度危害人體健康。(圖/翻攝自IG)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引發外界對病毒的關注。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極度危害人體健康。(圖/翻攝自IG)

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震驚各界。但生活中存在許多毒素,也會危害人體健康,近來最引人關注的是塑膠微粒。一篇今年甫發表的研究發現,塑膠微粒不只能進入人體,還會囤積在不同的器官中,特別是肝、腎及大腦,而失智症患者的大腦的塑膠微粒含量,較其他人多出數倍,且特別容易累積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周圍,這顯示塑膠微粒對大腦的影響極為巨大。

台北榮總擔任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一篇剛發表於今年《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塑膠微粒會囤積在不同的器官中,特別是在肝、腎,甚至是大腦。不像一般的毒素,塑膠微粒會被肝臟分解或經腎臟排出,反而可能停留在身體內,成為身體無法擺脫的一部分。

研究發現,塑膠微粒存在於腎、肝和大腦,且大腦的累積量遠高於其他器官,甚至比肝臟多出7~30倍。不像其他毒素,塑膠微粒無法被分解或經腎臟排出,而會停留在人體器官中,成為身體無法擺脫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的塑膠微粒含量遠高於沒有失智症的人,且塑膠微粒並非隨機分布,而是特別容易累積在腦血管壁和免疫細胞周圍,這可能意味著其對大腦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他表示,這項發現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塑膠微粒可能與與失智症有關。大腦運作需要高度精密的調控,當這些外來物質長期累積,可能影響神經細胞的健康,甚至削弱認知功能。這種長期堆積對腦部的影響仍未明朗,但無疑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他表示,塑膠微粒能進入大腦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因為血腦屏障被認為是大腦的重要防線,能夠過濾掉許多外來物質,保護神經系統。但此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極小,能突破此道防線,最終進入大腦。

這項研究還發現,塑膠微粒的累積與年齡、性別,也就是,年輕人體內的塑膠微粒含量可能也一樣多。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塑膠微粒在人體內的總量卻顯著增加。

張家銘表示,該研究讓人思考,目前的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塑膠微粒的累積,例如瓶裝水、外帶與一次性塑膠的容器,都讓人攝入更多塑膠微粒。因此,「大腦裝的是垃圾」真的是有可能的。這不只是個人的問題,這需要社會、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從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改善食品包裝的材質,到加強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我們都應該開始正視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