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加味菸「限定口味改為限定物質」真能解決?民團、民調籲做2事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加味菸示意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加味菸示意圖。(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菸害防制法》新制在2023年修法通過三讀,明訂「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但預告時因引發外界批評而暫緩,去年2次草案預告收到逾萬意見,但至今無消息。不過,政府從限制「口味」轉為限制「物質」是否真能解決青少年接觸菸品,民團認為有待討論,連臺酒都喊冤;近日更有調查憂心此舉讓黑市交易因此增長,反導致非法菸品氾濫,認為政府應更嚴謹釐清禁止添加物的禁令可否讓青少年減少吸菸行為。

對此,國健署表示,2次草案預告所禁止27種添加物使用於菸品,已涵蓋大多數花香、果香、巧克力及薄荷等風味,並給予業者緩衝期,預計自公告次日起18個月施行;當時也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應限制菸草製品中加入提高可口性及具有著色性能等成分,來讓青少年減少使用的可能。感謝日前預告期間各界意見,將持續討論研擬後,會再滾動式調整公告。

《菸害防制法》前年3月修法完成後,全面禁用電子煙、納管加熱菸,也明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 國健署在前年3月22日,預告訂定「菸品禁止使用薄荷等4口味之添加物」,當時被外界批評禁止口味太少而暫緩;去年8月8日才2次預告改為「禁止27種添加物成分」,預告期滿收到逾1.3萬則民眾意見。雖看出政府控菸政策的轉變,從「限制特定風味」轉為「限制特定物質」,並設定18個月過渡期,但至今條文狀態未明,使「加味菸禁令」依舊成謎。

不過,上述方式是否能更精準地解決問題的疑慮?除臺酒工會曾陳情提及,國健署禁止的添加物有將近一半為菸葉本身就含有的成分,憂心一般口味菸品也會受影響;民團近日也出現聲浪,呼籲衛福部立即公告全面禁止。

根據「法律白話文運動」日前所發布「加味菸禁令消費者反應研究」顯示,即將被禁止的27種添加物,有一部分為原始菸葉本身既有的成份,非人工添加而成;研究則顯示,逾九成的一般香菸(原味菸草)使用者認為自己使用的菸品沒有任何風味。禁止27種添加物的「加味菸禁令」,很可能無法達成希望減少青少年吸菸的目的。逾四成吸菸者表示,他們會考慮透過非法管道取得菸品,特別是21至29歲的年輕族群;若產生此結果,消費者的行為可能會產生改變,可能導致違法交易增加,如透過境外管道購買、改抽替代尼古丁非法產品(如含風味的電子煙或加熱菸)。即,禁止加味菸可能大幅增加非法貿易,恐使政府更難監管菸品市場。因此,調查也顯示採取「漸進式禁止」手段,如先禁市面上加味菸最多的薄荷口味,能大幅降低非法購買菸品並兼顧稅收衝擊,或許是可考慮的方式。

國健署2次草案預告,禁止27種添加物使用於菸品。(圖/翻攝自行政院公報網)

▲國健署2次草案預告,禁止27種添加物使用於菸品。(圖/翻攝自行政院公報網)

對此,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當時修法的根據來源中,包含國高中學生吸菸行為調查,年齡層為13至18歲間,發現加味菸中加入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口味,的確會降低初試者嘗試第一口菸之菸嗆味,使兒童及少年更容易上癮、誤以為危害較小故禁止。

她進一步指出,根據國健署對4萬多名國高中生進行的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我國每10個青少年吸菸者中就有4個使用加味菸。又女生使用加味菸之比率高於男生(國中女生43.8%,男生36.7%;高中職女生61.2%,男生37.2%)。與上述法白調查年齡層不同,加味菸使用者仍以青少年為容易初嘗而非成人。而後續草案改為香味料物質限制,她說則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等管制建議,應限制菸草製品中加入提高可口性及具有著色性能等成分,以避免菸品業者藉此增加菸品吸引力,並拓展青少年及不吸菸者之市場。

郭斐然(中)表示,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盛行率是成人2倍,又是加味的加熱菸吸引力恐更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郭斐然(中)表示,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盛行率是成人2倍,又是加味的加熱菸吸引力恐更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同時,國教行動聯盟連同民間團體近日也發出聲明,台灣加熱菸與加味菸的管制是有連動的,目前禁止加味菸政策仍懸宕尚未公告,但加熱菸審查卻正在進行中,呼籲開放加熱菸上市前,務必公告禁止加味菸。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祕書長郭斐然則說,加味菸與加熱菸不是兩個議題而是相互連結,最令人忌憚的就是加味的加熱菸。國際研究更指出,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盛行率是成人的2倍,「又是加味的加熱菸吸引力恐更高」,政府對於年輕人健康的預防策略一定要及時。

羅素英說,民團等外界意見與對青少年的擔憂國健署都有收到,會持續搜集與討論。為因應電子煙、加熱菸及加味菸等新類型產品對青少年健康危害,國健署已與衛福部、教育部、警政等部會合作並共同推動菸防管制配套措施,提升青少年菸害防制識能、提供多元戒菸服務及辦理吸菸監測與調查,營造無菸支持環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