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還可以!很多人「輕視1病」進ICU才後悔 重症醫嘆:最不願意看到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醫師指出,不少心血管疾病與未即時處理的高血壓有關,血壓也是應重視的指標。(圖/資料照)

▲醫師指出,不少心血管疾病與未即時處理的高血壓有關,血壓也是應重視的指標。(圖/資料照)

5月17日為世界高血壓日,在重症醫療第一線擁有30年經歷的黃軒醫師今(17)日也發文分享,自己過去見過許多血壓問題失控的個案,如有病患認為血壓「還可以接受」,結果最後進加護病房(ICU),他對此直言,許多併發症本來是可以預防的,「身為重症專科醫師,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病人躺在ICU時才後悔沒有及早重視血壓問題。」

黃軒分享,自己過去見證了太多血壓失控的危急個案,如一位45歲的企業主,他的血壓長期在145/95mmHg徘徊,卻認為是「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最後因主動脈剝離被緊急送進加護病房,黃軒直呼「殊不知,這個『還可以』差點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黃軒對此提出,應定期檢測血壓,建議頻率為「正常血壓每年一次」、「高血壓前期每3至6個月一次」、「確診患者依血壓控制情況,2週至3個月不等」;理想血壓是120/80 mmHg。他也補充,東南亞地區的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研究指出與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高度相關,其中台灣的患者工時長、壓力大,「更需要主動監測」。

關於測量血壓的方式,黃軒指出,如要晨間測量,應避免剛起床立即測量、起床後1小時內進行、測量前需先休息5分鐘;在長期的習慣方面,黃軒也給3點建議,「持續記錄,建立個人血壓圖譜」、「即使很忙,也要定期追蹤」、「千萬不要自行調整藥物」。

黃軒建議,高血壓患者需注意攝取醃製、加工食品。(圖/資料照)

▲黃軒建議,高血壓患者需注意攝取醃製、加工食品。(圖/資料照)

在預防高血壓方面,黃軒推薦採用「DASH飲食原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全穀物、低脂乳製品、瘦肉魚類,也可補充富含鉀離子的食物(香蕉、地瓜、菠菜等),並減少攝取加工食品、飽和脂肪、甜食,也可控制鹽分,「每日鈉攝取上限2300mg(約1茶匙鹽)」高血壓患者建議小於1500mg,同時要注意醃製食品、零食餅乾、外食湯品等。

在喝東西方面,建議飲用白開水、無糖茶或適量咖啡(每日2至3杯,也可少喝)還有應避免喝含糖飲料、能量飲料、過量咖啡或酒精。另外,除了從飲食預防,調整生活習慣也值得考慮,如保持理想體重、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充足睡眠(每日7至8小時)、做好壓力管理。

黃軒補充,上述建議僅供參考「不能取代專業醫療諮詢」,具體治療方案需遵醫囑進行個別化調整。最後他也總結,最新研究顯示,約35%至45%的50歲以下心血管疾病與「未即時處理的高血壓」有關,自己最不願意看到「病人躺在ICU時才後悔沒有及早重視血壓問題」呼籲應正視高血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