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林茉晶日前透露罹患卵巢癌一期,曾經歷6次化療。她2日坦言,確診「高度惡性亮細胞卵巢癌」,很容易復發。(圖/林茉晶臉書)
藝人林茉晶曾上《國光幫幫忙》,她日前透露罹患卵巢癌一期,長達半年共6次的化療。林茉晶2日坦言,確診「高度惡性亮細胞卵巢癌」,很容易復發。醫師屠乃方表示,卵巢癌有婦女的「寧靜殺手」之稱,因為早期常無症狀,而後期症狀也多無特異性,待轉診至婦癌專科時,常已是晚期。此外,亮細胞卵巢癌是屬於分化較不好的類型,較容易復發。
林茉晶日前透露,她原本的巧克力囊腫突然急速長大,之後檢查及化驗確認為「高度惡性亮細胞卵巢癌一期」,手術修復完之後,就開始長達半年共6次的化療。
卵巢癌是婦女的「寧靜殺手」!確診常已晚期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醫師屠乃方在台灣癌症防治網表示,卵巢癌有婦女的「寧靜殺手」之稱,早期通常沒有症狀,而後期症狀表現也多半沒有特異性,常會以腸胃道的症狀如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或頻尿、月經不規則、陰道出血等症狀來表現,因此常會先尋求家醫科、內科等其他醫療專科的診治,等警覺到可能是惡性疾病而轉診過來婦癌專科時,常常已到了疾病晚期。
卵巢癌風險因子:年齡、遺傳、家族史、不孕、晚孕
他表示,卵巢癌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遺傳、家族史、不孕、超過30歲才初次懷孕、藥物等。大約5~10%的卵巢癌與遺傳有關,家族中有卵巢癌、乳癌或大腸癌的病人,本身也是卵巢癌的高危險群。晚婚、少子的趨勢也增加了卵巢癌的罹患率。
屠乃方表示,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先手術,後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卵巢癌手術後,若是屬於分化良好的第IA及IB期早期卵巢癌,由於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後的長期無病存活期在90%以上,因此一般認為這類病患並不需要再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
分化不好的早期卵巢癌 術後還需化療
「若是屬於分化不好的早期卵巢癌,例如中、高度分化、組織型態為亮細胞或是漿液型態、以及IC以後的晚期卵巢癌,」他表示,就都需要在手術後給予輔助性化學治療。
屠乃方表示,由於卵巢癌通常都是很晚期才被診斷出來,所以,整體的復發率非常高,尤其是第3、4期卵巢癌病人,即使第一線化學治療後能達到完全緩解,但近90%的人會復發。復發性卵巢癌幾乎不可能治癒,治療目的主要是姑息性的療法,目的在延長病人的存活,並增加其生活品質。
國泰醫院婦女醫學部醫師何志明表示,台灣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55~75歲間的婦女,中位年齡為51歲。確實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曾懷孕過的婦女、較晚生育或較晚停經的婦女、曾得過乳癌的病人、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少於10%的卵巢癌是因為基因突變,也就是會有家族性的卵巢癌症候群,但仍還有90%以上的病患找不到病因,「但若有家族史、不曾懷孕、且年齡已達50歲以上者,就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