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梁雪婷報導
▲余翁開車行經北大國小時,高速衝撞人群造成3死12傷。(圖/翻攝畫面)
新北市三峽區昨(19)日發生重大車禍,一名78歲余姓老翁駕車行經北大國小時,高速衝撞人群造成3死12傷,其中2名死者為三峽國中12歲女學生,另1名則是準備接孩子放學的家長。余翁遭起底,5年前就有撞擊社區花圃的黑歷史,更有民眾發文直言他恐是「路怒症慣犯」。去(2024)年,就有醫師談及「路怒症」,表示在台灣不算少見,情況嚴重需就醫。
▲民眾直言余翁恐是「路怒症慣犯」。(圖/翻攝畫面)
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嘉富曾指出,路怒症泛指在駕駛期間,「為了一點小事情,就引爆衝動的一些反應,這樣衝動的反應,包含言語上的攻擊,甚至是出手傷人」。此外,這樣的人常常也會合併有一些自殘、自我傷害,甚至於自殺這樣的情緒。
在醫學上,路怒症是一種間歇性暴怒症,台灣盛行率約在3%以上,不算少見。間歇性暴怒症的致病機轉,可能與個人體質的大腦杏仁核和前額葉有關,或是男性賀爾蒙調節上出了問題。在治療上,通常會使用血清性調節劑,搭配認知行為和心理行為治療。他建議,民眾若是有此狀況,嚴重的話仍要就醫了解病因。
李嘉富醫師呼籲,若1年之內有3次嚴重行為或1個禮拜超過2次、持續3個月,就可能診斷為間歇性暴怒症。對於患者而言,當下的攻擊行為會帶來解脫和愉悅感,但發作時間一般不會超過30分鐘,而且事後有悔意,最好的方法就是遠離會觸發情緒開關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