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人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其中40至49歲族群更是全球排名第三,引發醫界高度關注。英國萊斯特大學最新研究指出,一種日常常見的香料成分「薑黃素」(Curcumin),可望成為預防大腸癌的新契機,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Cancer Letters》。
萊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細胞與動物實驗發現,薑黃素能與癌細胞擴散所需的蛋白質結合,使其失去活性,進而降低癌前細胞的侵略性與增殖能力,有效阻斷癌幹細胞發展,從而抑制腫瘤生成。實驗鼠在攝取薑黃素後,腫瘤生長明顯減緩,整體壽命亦有所延長。
然而,研究也指出,要在人體中達到相同效果,每日需攝取約1.5至2克的薑黃素,但一般薑黃粉中薑黃素含量僅有2%至5%,換算後需每日攝取40至100克薑黃粉,遠超過一般飲食可能攝取的量,因此科學家多建議透過高濃度營養補充品補足。
▲薑黃素除了能抗癌,也能預防失智。(示意圖)
不僅台灣,歐美多國也出現年輕族群大腸癌病例增加的趨勢。根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與Mutographs研究計畫最新報告,年輕大腸癌患者的腸道中普遍發現一種名為「colibactin」的致癌毒素,此為某些大腸桿菌菌株所產,可能早在孩童時期就已潛伏體內,並在日後成為致癌隱患。
研究指出,colibactin會導致DNA產生特定突變,並與大腸癌相關的驅動基因變異有高度關聯。分析顯示,早發性腸癌患者體內含有此突變標記的比率,是晚發患者的3倍。
▲醫師提醒,如果長期腹痛、腹脹、腹瀉,應作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示意圖)
大腸癌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界呼籲應建立更完整的預防策略。除建議民眾保持高纖低脂飲食、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攝取外,適度補充天然成分如薑黃素、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或大腸鏡檢查,也應列為防癌要點之一。
專家指出,薑黃素因具抗發炎、抗氧化與低毒性等特性,未來或有機會納入標準的癌症預防方案,特別對於高風險族群或家族病史者具潛在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