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生病!2年輕妹突胸痛、難吞嚥 醫揭「共通習慣」:食道被灼傷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吃藥別太急!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提醒,未喝足水或姿勢不當,藥片恐卡在食道引發潰瘍,若出現胸痛、吞嚥困難應儘速就醫。(圖/PIXABAY)

▲吃藥別太急!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提醒,未喝足水或姿勢不當,藥片恐卡在食道引發潰瘍,若出現胸痛、吞嚥困難應儘速就醫。(圖/PIXABAY)

服用藥物時別著急,以免藥物卡在食道。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分享案例,近日門診接連遇到2名年輕女病患,突然出現胸口劇痛、吞嚥困難等症狀,進一步詢問得知,兩人共通點是個性急、吃飯快、吃藥未喝足夠水、沒注意姿勢,導致藥片卡在食道,引發局部腐蝕。

謝文斌在臉書粉專指出,2名女患者平時身體很健康,沒有胃食道逆流或其他疾病,未料近日出現胸口劇痛,吃東西疼痛難耐。一問才發現,其中一人因青春痘到皮膚科拿了抗生素,另一人則是因運動扭傷自行到藥局買藥,初步懷疑為藥物造成的食道黏膜損傷。

謝文斌表示,兩名患者的共通點是「個性急、吃飯快、吃藥時沒喝足夠水、未注意姿勢」,接著安排她們做胃鏡檢查,在患者食道中段發現灼傷與表淺潰瘍。這些症狀是藥物性食道炎的典型表現,常見於四環黴素類、NSAIDs、鐵劑等藥物,吞藥時若搭配水量不足,藥片可能卡在食道,造成局部黏膜潰瘍或損傷。兩名患者經對症治療與生活習慣調整,症狀已明顯改善。

謝文斌提醒,某些藥物若吞服方式不當,可能卡在食道,引起局部黏膜發炎或潰瘍,稱為「藥物性食道炎」,常見於女性、長者與服用膠囊藥物的患者。症狀包含胸口灼熱、疼痛、吞嚥痛或困難,不適感通常在服藥後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有時甚至會有黑便。

民眾服用藥物時,一定要喝足量水,至少200到250毫升(ml),而且別躺著吃藥,服藥後至少坐或站30分鐘,建議睡前30分鐘以前服用。若有唾液分泌不足(如服抗膽鹼藥、乾燥症患者)更需注意,具有潛在食道疾病(如硬皮症、血管環)或吞嚥困難者也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劑型或服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