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砧板用久藏細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使用超過2年或出現裂痕、發霉,應立即汰換,並落實生熟分開、徹底晾乾,降低感染風險。(圖/PIXABAY)
砧板是料理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使用頻率高就容易孳生細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砧板不論材質,使用超過2年可能成為細菌溫床,若出現發霉、開裂、深層刀痕,應立即更換。另外,正確清潔和保養也很重要,有助於延長砧板的使用壽命,並降低細菌孳生風險,例如生熟食分開、徹底晾乾等,也可使用檸檬汁或小蘇打進行深層清潔,幫助去除油污與腥味。
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在砧板上切食物時,表面難免會留下刀痕,若再加上食物殘渣、水分及潮濕環境,容易造成細菌與黴菌繁殖,常見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等。砧板應每兩年更換一次,就算沒有明顯刀痕或發霉,都可能潛藏細菌。
黃軒提醒,正確清潔與保養也很重要,能夠延長砧板使用壽命,降低細菌孳生風險。首先是「生熟分開」,其為廚房衛生的黃金法則,準備兩塊砧板,一塊專門處理生肉、生海鮮,另一塊則是處理熟食、蔬菜和水果,避免交叉污染,防止食源性疾病。
再來是「即時清潔」,砧板使用完畢後,立即用清水和清潔劑徹底清洗。若是沾染油污或腥味,可使用檸檬汁或小蘇打進行深層清潔。特別注意「徹底晾乾」,砧板清洗後,應直立放置於通風處,使兩面都能徹底乾燥,因為潮濕環境是細菌和黴菌孳生的溫床。
另外,必須「定期消毒」,使用稀釋的漂白水、白醋或專業的砧板消毒液,定期進行消毒,事後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最後是「定期檢查」,隨時注意砧板是否有發霉、裂痕或深層刀痕。一旦發現上述情況應立刻汰換,別讓砧板成為廚房裡的「隱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