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沈玉琳血癌治療中!醫揪「臉上1物」藏隱憂:易有血液惡性疾病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57歲藝人沈玉琳罹患血癌,震驚各界,他之前受訪時,面色已顯蠟黃。(圖/翻攝youtube-T爆事件頻道)
57歲藝人沈玉琳罹患血癌,震驚各界,他之前受訪時,面色已顯蠟黃。(圖/翻攝youtube-T爆事件頻道)

藝人沈玉琳罹患血癌,震驚各界,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承正表示,沈玉琳之前臉上曾有巨大腫瘤,後接受手術切除,「當時的巨大腫瘤應該是神經纖維瘤,因為這樣的患者經常基因本身有缺陷,同時也比較容易發生血液惡性疾病。」一般而言,有此疾病的兒童會出現幼年型骨髓單核球白血病,成年人則偶爾會看到

57歲的沈玉琳上月(7月)28日因身體不適到三總掛急診,曾出現嚴重黃疸、貧血、全身疲倦等症狀,之後自三總轉到台大醫院。沈玉琳日前曾於臉書證實自己罹患血癌(白血病),正接受台大血液腫瘤科的治療,接受高強度化療及標靶治療,目前治療情況非常順利。

北市中山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戴承正,今(19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沈玉琳之前臉上曾有巨大腫瘤,他研判應是「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NF1)」。此病屬於遺傳性腫瘤易感症候群,患者常在皮膚或神經系統長出多顆腫瘤,不僅影響外觀,嚴重時還可能壓迫器官。

神經纖維瘤患者 須警覺日後恐有血液疾病風險

戴承正表示,神經纖維瘤病患者最常見的是皮膚和神經腫瘤,由於基因本身有缺陷,此類病人同時也比較容易發生血液惡性疾病。一般兒童會出現「幼年型骨髓單核球白血病」(JMML),成年人則偶爾會看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案例。

針對沈玉琳的肉瘤曾被稱為粉瘤,戴承正表示,粉瘤也可能是一般毛囊炎所致,但沈玉琳當時臉上的巨大腫瘤通常是神經纖維瘤。

他提醒,神經纖維瘤病患者應定期追蹤,不僅要注意腫瘤是否惡化,更要留意血液檢查數值變化。「如果病人持續有貧血、容易瘀青或反覆感染,務必要提高警覺,這可能是血液惡性疾病的徵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