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心臟無力恐釀衰竭。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提醒,若出現累、腫、喘與心跳過快、頸靜脈浮腫等症狀,應儘早就醫。(圖/PIXABAY)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隨著年齡增長,或受不良習慣影響,心臟逐漸「沒力」,恐引發心臟衰竭。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表示,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是累、腫、喘,還有心跳過快、頸靜脈浮腫,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特別留意,心臟衰竭不控制,一旦惡化恐危及生命。
林謂文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提到,心臟負責將血液打向全身,維持器官與組織的正常運作,但當年紀越大,心臟會越來越沒力氣,造成循環不良,影響所有器官,引發「心臟衰竭」,在心臟科被稱為類癌症,若未治療控制,恐對生命造成嚴重損害,且末期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
林謂文指出,心臟衰竭風險因子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狀動脈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心血管堵塞)、心律不整、荷爾蒙失調、感染、貧血,甚至腎臟疾病,都可能影響心臟。此外,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也可能對心臟造成長期傷害。
林謂文說明,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主要是累、腫、喘,很多心臟衰竭的患者體力很差,再來是下肢水腫,按壓腳踝、小腿前側的肌膚,幾乎彈不起來,另外,由於心臟打不出去,血液會淤積在心臟,使心臟擴大,若淤積在肺部,肺積水影響到呼吸,讓人感覺到喘。
林謂文提醒,若出現容易喘氣,加上水腫與身體疲累,特別注意可能出現心臟衰竭,另外,心跳過快及頸靜脈浮腫也要留意,尤其是頸靜脈浮腫,當病患躺下或半坐臥式時,靠近頸部側面的位置,靜脈會整個浮腫,稱作頸靜脈怒張,右心室衰竭會特別嚴重,基本上不會消除。
▼名醫揭「心臟衰竭3徵兆」:脖子「這1條隆起」=心臟持續無力!(影片源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