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中國一名24歲的短劇女演員小雯(化名),因忙於拍戲,三餐不正常,常感胃痛、胃酸逆流,某天吐血就醫才確診胃癌中惡性程度程度極高的「印戒細胞型胃癌」。台灣醫師表示,相較於一般胃癌,印戒細胞癌較常出現在年輕人或中年人身上,且不容易早期發現。部分患者的印戒細胞型胃癌與遺傳有關。
中國杭州市中醫院27日表示,小雯自大學起開始兼拍廣告與MV,畢業後正式投入短劇市場。由於短劇趕工嚴重,三餐不正常,只能依靠大量咖啡硬撐。長期下來,她經常感到胃部隱痛與胃酸逆流,僅自行買藥應付,未就醫。
隨著症狀惡化,小雯在拍攝現場竟多次解出黑便,甚至吐血,因而緊急就醫。胃鏡檢查發現,其胃竇幾乎被巨大潰瘍佔據,黏膜僵硬、失去彈性,猶如「皮革」。最終切片檢驗確認為惡性程度極高的印戒細胞癌。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印戒細胞型胃癌屬於瀰漫型胃癌的一種,其癌細胞具有特殊外觀,細胞質中充滿黏液,將細胞核擠壓到邊緣,形狀宛如刻印戒指而得名。
林德福表示,相較於一般腸型胃癌,印戒細胞癌較常出現在年輕人或中年人身上,且不容易早期發現。部分病人的印戒細胞型胃癌與遺傳有關,特別是帶有CDH1基因突變的家族成員,罹患「遺傳性瀰漫型胃癌」的風險大幅上升。
他表示,此類胃癌若發現太晚,癌細胞一旦深入黏膜下層,就可能快速擴散至整個胃壁,形成所謂的「皮革胃」,治療困難且預後也較差。
至於症狀,林德福表示,印戒細胞型胃癌的症狀與一般胃癌類似,若出現上腹部不適,且藥物也無法改善,或是出現食慾不振、吞嚥困難、體重驟降、貧血、黑便、吐血等,建議做胃鏡檢查。若發現有邊緣不規則形狀的胃潰瘍,也建議切片做病理檢查,來區分良性與惡性的病變。
他建議,若家族有瀰漫性胃癌病史,可考慮做基因檢測,並根據其風險高低,每1~3年定期做胃鏡檢查,將有助於早期發現與預防胃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