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家長注意!全台兒少過重及肥胖率破3成,醫師提醒,體重超標可能導治性早熟、長不高,甚至讓慢性病提早上身;並呼籲家長應掌握紀錄孩子生長,如女童8歲前發育乳房、10歲前初經來潮;男童9歲前睪丸變大,務必及早就醫並對症治療。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蘇本華今(16)日在衛教記者會指出,後天環境是長高的關鍵,現代孩子常見三大壞習慣,包括挑食、晚睡與運動不足。如愛吃零食或偏食會造成營養失衡;課業繁重或沉迷3C導致晚睡、睡不好;再加上運動量不足,都是阻礙成長的重要因素。
蘇本華建議,孩子飲食應多攝取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及鋅、鐵等,幫助骨骼與肌肉發育,並配合生長激素於晚間10點至12點的分泌高峰期入睡。此外,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刺激生長板、增進骨骼強健。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助理教授邱巧凡醫師分享,許多因身高問題就醫的孩子,檢查發現骨齡明顯超前,而主因往往就是肥胖。這些孩子多在低年級時就已過重卻未控制,後演變成肥胖,但家長卻只關注身高是否有變化。
邱巧凡強調,小時候胖,長大常常更胖,還會讓孩子來不及長高。她進一步解釋,德國研究證實,肥胖孩子看似身高先衝刺,卻在10歲後開始落後,最終錯失正常的成長高峰。中國的研究亦顯示,BMI每增加一單位,生長高峰將提早0.6至0.7歲。
邱巧凡透露,肥胖除了限制身高,還會帶來三高、癌症風險、社交障礙與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她建議家長紀錄掌握孩子的成長,若發現生長曲線低於第3百分位、BMI超過第85百分位、4歲後每年成長少於4公分,或出現性早熟徵兆(如女童8歲前發育乳房、10歲前初經來潮;男童9歲前睪丸變大),務必及早就醫並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