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壯陽小心陰莖壞死!醫師曝「醫美」風險:5治療法看仔細、信譽是關鍵
  • A-
  • A
  • A+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部分人食用生蠔或壯陽藥一展雄風,但醫師提醒,過量攝取恐有副作用,可考慮透過醫學、手術治療找回自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隨著年齡增長,男性勃起功能會逐漸下降,尤其部分男性對於陰莖的粗細與長短常存有迷思,以為多吃生蠔或補充壯陽藥等方式就能一展雄風,但醫師提醒,坊間相關藥物或食品多半缺乏臨床證據支持,就怕吃下肚造成反效果,且部分保健品過量攝取恐造成副作用,嚴重甚至導致永久性性功能障礙。

近年來,也有不少男性尋求醫美「微整型」,但慎選醫師和診所,同時先做功課了解治療方式很重要。

吃藥、吃生蠔壯陽有風險

內科與泌尿科臨床數據顯示,台灣男性平均勃起長度約12至13公分,勃起功能障礙與年齡、荷爾蒙下降、代謝疾病有高度相關。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整形外科醫師徐詣指出,生蠔雖含鋅,對睪固酮生成有一定助益,但若勃起功能障礙並非「荷爾蒙低下」所致,過量食用反而增加身體負擔。至於壯陽藥,確實能改善部分男性勃起問題,但因個人體質差異,副作用風險不可忽視。

此外,壯陽藥對於勃起功能有正面影響,但成分卻可能因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而影響不同風險。徐詣醫師說,壯陽藥可能含有Sildenafil(威而鋼)等西藥成分,若未標示清楚,可能引起血壓問題、心律不整等副作用。

他舉例,曾有患者因自行服用來源不明壯陽藥導致心悸,甚至勃起過久,演變成組織缺氧壞死,最終留下永久性傷害。因此,若有功能困擾,應尋求專業診斷,而非依賴偏方或非法藥物。

「微整型」五大治療法

徐詣表示,陰莖大小與粗細主要受基因影響,青春期後已定型,隨年齡增長、睪固酮下降或海綿體鬆弛,會造成「視覺上」縮短,進而影響自信,若合併代謝疾病,也會進一步影響性功能和陰莖狀態。他指出,包括陰莖增粗術、陰莖延長術、低能量震波治療和陰莖假體植入術,也可接受心理諮詢與性功能評估,目前醫學美容上,已可針對不同族群的身體狀況與需求選擇合適術式。

目前臨床上常見五大療法,包括玻尿酸填充、異體真皮片增粗、懸韌帶切除、震波治療與陰莖假體植入。

1. 玻尿酸填充:發揮玻尿酸填充作用以及生物相容性達到目的,針對擔憂手術風險,但又希望有短期效果者。

2. 異體真皮片增粗:藉由他人捐贈的皮膚經特殊處理後保留蛋白質結構,再植入陰莖或注射龜頭,適合希望擁有自然外觀且長期留存者。

3. 懸韌帶切除:將陰莖懸韌帶切除,使陰莖長度增長,主要訴求視覺增長,但非以性功能為主者。

4. 震波治療:非侵入性療法,適合勃起功能減弱但仍有性需求者的中年男性。

5. 假體植入

其中,玻尿酸填充適合追求短期效果者;異體真皮片則可長期維持;懸韌帶切除偏向視覺增長;震波治療屬非侵入療法,適合勃起功能減弱的中年族群。他分享,一名35歲男性上班族因陰莖過細感到自卑,接受玻尿酸填充後,自信明顯回升,性生活滿意度提升。

手術風險要注意

然而,每一項療程都存在風險。徐詣提醒,玻尿酸或脂肪注射可能出現吸收不均、硬塊與感染;手術則可能導致腫脹、血腫或短暫不適,但一般不影響排尿。關鍵在於術前完整評估與選擇具經驗的專業醫師,並依照醫囑術後照護與追蹤。

他最後強調,若陰莖尺寸明顯小於標準、性生活失調、伴侶抱怨頻繁或伴隨焦慮憂鬱,應及早諮詢專科醫師,確認是否需要治療。切勿輕信偏方或來路不明的壯陽藥,以免「補身不成,反傷雄風」。

整型外科醫師徐詣提醒,慎選醫師和診所,同時先做功課了解治療方式很重要。。(圖/萊佳形象美學診所提供)
整型外科醫師徐詣提醒,慎選醫師和診所,同時先做功課了解治療方式很重要。。(圖/萊佳形象美學診所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