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市區災情慘重,全台各地救援隊、物資抵達花蓮,數萬名「鏟子超人」志工連日投入泥濘的復原工作,光復站也因此湧入大量人潮。近日就有消息指出,水災後孳生鉤端螺旋體會致死,並建議民眾救災後穿著衣物最好丟掉。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緊急求證澄清。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向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室主任邱南昌求證,邱南昌表示不須如此,鉤端螺旋體細菌不會透過衣物感染,衣服只要循正常方式洗乾淨即可,且鉤端螺旋體病在台灣並不常見,通常是皮膚傷口碰到內有鉤端螺旋體的污水,才會感染。此病的潛伏期比較長,感染當下不會馬上察覺,症狀則包括發燒、嘔吐、腹瀉、黃疸等,若病情嚴重,確實有致死可能,但機率低。
邱南昌提到,皮膚上有傷口時,除了鉤端螺旋體外,其實更要注意體表的其他常見細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類鼻疽等,也都會引發感染;在高溫環境下救災,切記要多喝水、適時休息,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平常沒做那麼多勞力活動的人,突然大量勞動,可能會出現橫紋肌溶解,嚴重會損壞腎功能甚至致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士澤也強調,鉤端螺旋體病的案例並不多,也不是常見的感染疾病,主要傳染途徑是身處在受鉤端螺旋體污染的環境中,皮膚又正好有傷口,鉤端螺旋體才會進入人體而感染;一般而言,鉤端螺旋體是直接從污水進入皮膚傷口,而不會先附著在衣物上,再由衣物感染人體,因此,網傳「救災後身上的衣服要丟掉」的說法太誇大,還會造成民眾不必要的恐慌。他說,救災後沾到泥濘及污水的衣服只要正常清洗即可,也不需要額外添加漂白水等殺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