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綜合報導

台灣醫學再獲國際肯定!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兼顱顏中心主治醫師羅綸洲,榮登「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此榜單是由美國史丹佛大學參照Scopus資料庫建立,依據總引用次數、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Hm-index、文章引用次數等多項指標,評選出全球學術影響力傑出的科學家。70歲的羅醫師仍不願退休,持續為顱顏缺陷患者服務、做相關研究,為台灣醫學繼續貢獻。他謙虛表示:「只要身體許可,能做就繼續做。看到這些孩子和家庭透過我們重拾笑容,就是最棒的事!」

在台灣奉獻40年的已故羅慧夫醫師,栽培出許多優秀的徒弟,羅綸洲醫師就是當中之一!始終秉持「老師」傳承的醫者初心,羅綸洲不僅精進醫術,更以謙遜態度回饋醫界,積極指導後輩。因其技術精湛、精神感人,吸引許多國外醫師自費前來學習,成為國際口碑極高的典範醫師。去(2024)年羅綸洲醫師榮登「全球前2%終身成就頂尖科學家」及「2023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雙榜,獲得許多同業和後進讚嘆。今(2025)年9月公布了「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羅醫師榮登「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這不僅展現其持續不懈的學術與臨床影響力,更見證他對台灣醫學長年深耕的貢獻與不變的初心。
這榜單是美國史丹佛大學,依據Scopus資料庫所匯整的客觀指標進行評選出來的,包括總引用次數、H-index、共同作者修正指數(Hm-index)與單篇論文引用率等,從全球數百萬名傑出科學家或研究人員中,精選出學術表現與影響力皆屬前2%的頂尖學者。榜單涵蓋22個主學科和174個子領域,最終選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4)」與「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由此可知,能夠榮登「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絕非偶然。這代表著不僅在學術研究上具備深厚的專業實力與創新能力,更在國際學術界中展現出高度的影響力與貢獻。羅綸洲醫師連續兩年入榜「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肯定,證明他是全球研領域中的佼佼者和國際學術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同時也彰顯了台灣醫學界的整體實力並為國家帶來極大的榮耀。
談及羅綸洲醫師,許多與他合作過的醫師都對他讚譽有加,來自日本的Saito醫師就是其中之一。Dr. Saito多次自掏腰包來台向羅醫師學習技術,他曾在受訪時感動地表示:「羅綸洲醫師不僅是位優秀的老師,擁有精湛的醫術,但最讓我敬佩的是他的醫德與態度。他對患者的關懷與對醫學的熱忱,讓我深受感動,這也是我願意追隨他、與他一同參與義診的原因。羅醫師真的是我心中的典範!」


行醫至今41年,羅綸洲一直在為顱顏缺陷患者服務,也不時跟著長庚顱顏中心和羅慧夫基金會組成的「用愛彌補義診團」飛往世界各地義診,雖然語言不通,但長年下來,這些患童和家屬們對羅醫師的溫暖態度與專業技術印象深刻。舉例來說,蒙古一名阿嬤,他的孫子桑賈(全名:Sanjaasuren Zorigtbaatar)是罕見先天顏裂患者,從2010年開始就接受我國羅慧夫基金會義診團的幫助,因此桑賈一家與羅綸洲醫師認識了15年。看著愛孫越來越帥,阿嬤在前(2023)年激動地下跪感謝台灣醫療團隊和基金會,甚至大大地擁抱羅綸洲醫師,她說:「因為語言不通,所以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有多感謝,我真的非常、非常謝謝台灣的基金會和醫師、護理師們,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孫子,讓他可以變得這麼好,我不知道怎麼好好謝謝你們,只好透過這樣的行動表達我的感謝。」




今年已經70歲的羅綸洲醫師,日前受訪時,記者詢問他:「羅醫師,您有想過什麼時候真正退休嗎?」羅醫師笑著回應:「哈哈哈,這個問題你好像之前有問過對不對?唉呀,你看,我身體都還很健康,所以目前沒有退休打算,反正能做就繼續做下去,當然臨床的話,比較有年齡限制,開刀嘛年紀越來越大多少會有一些影響,但研究方面我會持續做下去。」羅綸洲醫師告訴記者,自己從未為退休設下時間表,因為顱顏外科對他而言,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生的使命。他堅定表示,只要身體允許,會持續為患者與醫學奉獻所長。
最讓人感動的是,採訪當天,剛好是《未來的我》2026公益桌曆頒獎典禮,得獎者全是國內外先天顱顏患者,包括:唇腭裂和小耳症等,羅綸洲醫師以嘉賓身份出席,他一邊受訪一邊指著一旁的顱顏家庭,語氣真摯地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們找回這個笑容,特別是讓孩子可以快樂、自信地長大。我們希望讓家長知道、讓社會知道,唇顎裂的孩子一點也不比別人差。只要透過合適的治療與手術,他們完全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正常地生活。」

雖然只是短短幾句話,但展現出羅綸洲醫師身為醫者的仁心與使命感,更讓人深刻感受到:醫療的意義,不只是修復外貌,更是重建生命尊嚴與希望。
因為少子化等綜合原因,在台灣走顱顏外科的醫師越來越少,但羅綸洲醫師的其中一名兒子仍選擇這門專業,接下父親的志業,繼續守護顱顏患者的笑容與希望。
【唇腭裂小百科】
是先天性缺陷中最常見的一種,也是顏面發育缺陷中最多的一種,卻是所有先天性缺陷中最可治療的一種。發生率在亞洲約是1/700, 歐美國家約1/1000,大部份致病原因未明。
患者的智力發展幾乎不受影響,只要及早接受包括整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臨床心理、社會工作等身心兼顧的整體醫療照顧,患者將可以早日康復,成為身心健全的個體。
❤支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2026公益桌曆→https://nncf.tw/85uysm
✎了解更多&支持唇腭裂、顱顏缺陷患者:https://neti.cc/Y7q450e;愛心專線:02-271904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