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勵志!女師「9年罹3癌症」舌頭被切1/3 親揭挺過病魔關鍵
  • A-
  • A
  • A+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18)日舉辦第十四屆《雙宮盛宴 愛波舞后》舞蹈競賽,邀請超過百位乳癌病友齊聚一堂。(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18)日舉辦第十四屆《雙宮盛宴 愛波舞后》舞蹈競賽,邀請超過百位乳癌病友齊聚一堂。(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第一名,但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多數病友都能康復。除了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心理的照護。一名正音老師曾罹患過3種癌症,受到巨大打擊,卻在志工的陪伴與同儕的鼓勵下,重新找回笑容與勇氣。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18)日舉辦第十四屆《雙宮盛宴 愛波舞后》舞蹈競賽,邀請超過百位乳癌病友齊聚一堂,以舞會友,用自信與笑容為生命加冕。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第一位,每30分鐘就有一人確診乳癌,其中有51%為40至59歲女性。值得注意的是,40至44歲族群成長快,近20年乳癌標準化發生率成長2倍之多,且每10位乳癌患者就有一位發生在此族群。

蔡麗娟指出,若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乳癌是可以痊癒的。她提到,愛波舞后已舉辦14年,讓百位乳癌病友以舞會友,除了身體的治療,更要重視心理的照護。根據2025年發表於美國NIH的研究期刊指出,乳癌病友若能每週運動3次、每次約1小時,結合有氧與肌力訓練,可顯著減輕憂鬱與焦慮情緒。研究顯示,運動可使憂鬱症狀平均下降約6成、焦慮下降近5成。這證明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康復,更是心靈療癒的重要力量。

3度與癌症交手的病友-正音老師瑜珊也在現場分享,自己分別於2010年罹患舌癌、2016罹患乳癌、2019罹患大腸癌。她提到,第一次結束舌癌手術後,沒辦法正常說話、飲食,打擊相當大。當時有位志工到病床前唱歌給她聽,「志工用口齒不是很清晰的歌聲來療癒我,他說他的舌頭被切掉一大半,我心想我只被切不到三分之一,為什麼我要這麼沮喪?」她認為志工的力量給她很大的勇氣。

瑜珊也說,2017年治療乳癌完第2年,從學生口中聽說台灣癌症基金會為乳癌病友舉辦「愛波舞后」活動,當時一走進病友團體非常緊張,因為頭髮還沒長齊,只有三分頭,害怕被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沒想到同儕們的溫暖與熱情,讓她的擔心一掃而空,彼此甚至還會分享誰的傷疤比較美。

瑜珊(左)、鎔羽(右)分享抗癌經歷。(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瑜珊(左)、鎔羽(右)分享抗癌經歷。(圖/記者蔣季容攝影)

另一名抗癌22年的病友鎔羽,被問到面對低潮時怎麼化解,她樂觀地說,「我好像沒有低潮,我的抗癌路程比較順遂!」鎔羽笑說,自己治療半年後就投入志工活動,每天跟姐妹嘻嘻哈哈,家人及老公都對她很好,讓她在家不用做家事、不務正業,更稱「生病滿幸福的!」惹得現場哄堂大笑。

為加強防治,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公費乳房X光攝影篩檢對象從40開始至74歲女性,每2年可接受一次檢查。擴大後9個月內已有超過104萬人次完成檢查,其中約6成為早期(第0至1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9%以上。蔡麗娟呼籲女性應定期篩檢、早期發現,遠離乳癌威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