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游舒婷報導
當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失衡,導致各種腸胃疾病與文明病逐漸年輕化,其中「腸躁症」與「大腸息肉」更是常見困擾。一名42歲的上班族婦女因長期外食、飲食不均衡,健康檢查時竟發現大腸長出息肉,切除後雖改吃得較清淡,但息肉仍復發,最後才找出真正的原因。

營養師趙函穎曾在節目《健康2.0》中分享這起案例。她指出,許多大腸長息肉或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患者,普遍有愛吃紅肉、甜食及油炸食物的習慣。這名42歲婦女因為白天工作繁忙、晚上還要照顧孩子,常常一日吃下三到四個便當,壓力大時更會加碼雞排、珍奶等多油多糖食物。
某次例行健檢照大腸鏡時,醫師發現她的大腸有息肉並立即切除。婦女嚇得開始注重飲食,晚餐僅吃蔬菜,認為這樣較健康。然而一年後再度檢查,息肉竟又長回來。經討論後才發現,她雖然改吃清淡,但仍維持愛吃炸物與甜食的習慣,加上長期熬夜與壓力過大,導致腸道發炎環境持續存在。趙函穎強調:「若壓力、作息與飲食習慣都沒改善,病灶並未真正消除,息肉自然會再生。」
節目中,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章振旺也針對息肉種類說明,發炎造成的增生性息肉,變成大腸癌的風險低;另一種腺瘤性的息肉,有八至九成的腺癌都是由腺瘤產生的,當中又分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變成大腸癌機會就會大一點。
整體而言,專家提醒,想預防息肉復發或惡化,除了定期檢查外,更要從根本改善生活型態,包括均衡飲食、減少油炸與甜食攝取、維持良好作息與壓力管理,才能真正守護腸道健康。
